题目内容

【题目】 牡蛎生长在气温适宜、清澈小河入海的河口海岸潮间带区域,牡蛎礁是由牡蛎不断附着在蛎壳上、长时期稳定堆积而成。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牡蛎礁分布(左图)及某礁体局部剖面(右图),礁体Ⅰ-Ⅵ由老到新。

完成下面小题。

1在牡蛎礁从Ⅰ到Ⅵ的形成时期,该区域( )

A.海岸线持续性向海洋推进B.海平面间歇下降

C.河流入海口泥沙含量稳定D.地壳持续性下沉

2礁体顶部泥沙沉积层形成的主要沙源及外力作用分别是( )

A.海底淤泥 海水搬运、沉积B.海底淤泥 风力搬运、沉积

C.河流泥沙 流水搬运、沉积D.河流泥沙 风力搬运、沉积

【答案】

1B

2C

【解析】

本题为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地貌。

1材料信息表明,牡蛎礁是由牡蛎不断附着在蛎壳上、长时期稳定堆积而成,如果海岸线持续性向海洋推进,则潮间带持续性在改变,牡蛎礁不可能有长时期稳定堆积,不可能产生牡蛎礁,而图中有多条牡蛎礁,说明海岸线不是持续性向海洋推进,A错。材料信息表明,礁体Ⅰ-V由老到新,表明海岸潮间带是向海洋推进,说明海平面下降;每个牡蛎礁形成需要长时期稳定堆积,说明每一条牡蛎礁形成时期,海平面是稳定不变,由此推断海平面间歇性下降,B对。如果河流入海口泥沙含量稳定,则海岸线会持续向海洋推进,导致形成牡蛎礁的可能性小,不符合题意,C错。地壳持续性下沉,会导致海平面持续性上升,海岸线会向陆地方向推进,与题意不符,D错。

2图中显示,泥沙堆积在牡蛎礁体之上,说明这些泥沙是在牡蛎礁体停止生长之后堆积的,说明此时牡蛎礁已经不在河口海岸潮间带区域,海岸已经向海洋推进了,因此海水不可能把海底淤泥搬运至此沉积,排除A。风力不可能搬运海底淤泥,排除B。当地河流经常泛滥,泛滥时淹没牡蛎礁体,大量河流泥沙沉积在礁体之上形成泥沙沉积层,C符合题意。河口地区多湿地,泥沙湿度较大,风力很难搬运河流泥沙沉积,排除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