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气象学上,把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 ℃时称为高温。 2017年7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在广大的中东部地区闷热的“桑拿天”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下图是我国2017年7月27日高温区分布简图。

(1)据图归纳全国高温地区的分布特点。

(2)分别分析图中所示东西两大高温区形成的原因。

(3)长江中下游地区在高温期间对稻田采用日灌夜排的灌溉方式,简要分析日灌夜排的作用。

【答案】(1)高温区分布不均;集中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和新疆;南疆和长江中下游局部地区气温最高。

(2)东侧高温区(长江流域高温区)形成的原因: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流众多,空气湿度大,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西侧高温区(南疆高温区)形成的原因:深居内陆,地表岩石裸露,夏季升温快;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云量少,太阳辐射强。

(3)水的比热容大,升温慢,降温也慢,白天灌溉可以减缓稻田的升温速度;晚上排水可以加快稻田降温速度,从而减少高温对水稻生长的不利影响;水稻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水分,白天灌溉还可以保证水稻蒸腾、光合作用所需的水分。

【解析】

试题考查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结合图例可看出,我国的高温区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和新疆;南疆和长江中下游局部地区气温最高。

(2)影响气温的因素可从天气、海陆热力性、地形等主面来分析;长江流域高温区形成的原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流众多,空气湿度大,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南疆高温区形成的原因是深居内陆,地表岩石裸露,夏季升温快;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云量少,太阳辐射强。

(3) 高温期间对稻田采用日灌夜排的灌溉方式主要是因水的比热容大,升温慢,降温也慢,白天灌溉可以减缓稻田的升温速度;晚上排水可以加快稻田降温速度,从而减少高温对水稻生长的不利影响;水稻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水分,白天灌溉还可以保证水稻蒸腾、光合作用所需的水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