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为实现区域联动发展和共同繁荣注入新活力.
材料二:“一带一路”示意图
(1)图中表示赤道的是ab,表示180°经线的是cd.(写字母)
(2)“一路一带”两端均是世界人口和城市密集分布地区.与我国相比,“一路一带”西端人口和城市密集的原因是什么?
(3)“海上丝绸之路”东西端的典型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水稻种植业和乳畜业,其东端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社会经济区位条件是什么?西端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是什么?
(4)“一路一带”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5)某年6月至8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B.
A.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 B.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
C.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森林 D.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狂风暴雨.
分析 (1)穿过非洲中部,南美洲北部的是赤道;经过北极的是180°经线.
(2)图中“一路一带”的最西端位于欧洲西部地区,从该区域的位置、工业发展历较、交通等,有利于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方面分析即可.
(3)“一路一带”的最东端,为亚洲东部,最西端位于欧洲西部地区,两地气候不同,农业地域类型也就不同.
(4)“一路一带”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要从政治意义、经济意义等方面分析.
(5)对照地图依次分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过海区的气候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 解:(1)赤道穿过非洲的中部,南美洲的北部,由此判断ab是赤道,d点为北极,df是0°经线,dc是180°经线.
(2)图中“一路一带”的最西端位于欧洲西部地区,该区域西临大西洋,位置优越,商贸发达;工业发展历史较早,交通便利,协作紧密,有利于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且产业结构以第二和第三产业为主,就业机会较多,人口较多.
(3)“一路一带”的最东端,为亚洲东部,该地是雨热同期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充足,人口稠密,粮食需求量大,且种植历史悠久,有丰富的种植经验,是水稻种植业的主要分布区;西端为欧洲西部,该地常年受西风影响,终年温和多雨,光照不足,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是乳畜业的主要分布区.
(4)“一路一带”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首先巩固中国同中亚和东南亚的合作基础,加强同中亚和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加强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同受益.其次,逐步形成两个辐射作用,一个是逐步辐射到南亚和非洲等地区,扩大中国的影响力.另一个是必会形成对阿拉伯和东欧国家的辐射作用,其结果有利于新的欧亚商贸通道和经济发展带的形成.继而可以带动内陆沿边向西开放,相当于扩大西部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增强中国的影响力.第三,带动中西部加快改革开放,激活内陆和沿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结合我国周边外交的发展重点,通过开放实现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全面提升内陆和沿边开放性经济水平.第四,促进东部地区的转型升级和对外投资,加快同东南亚的互联互通,加快企业产品结构的升级至关重要.求与东南亚国家合作的新支点,加大经贸合作力度,以点带面,形成联动发展的新局面.
(5)6月份的梅雨出现在我国的江淮地区,故A错.经阿拉伯海时,该海区盛行西南季风,多逆风逆水.故B正确.红海沿岸是热带沙漠气候为荒漠植被.故C错.地中海区为地中海气候,6-8月,炎热干燥.故D错.
故答案为:(1)ab;cd.
(2)工业化起步早;城市化起步早;产业结构以第二、三产业为主; 经济发达.
(3)水稻种植业;乳畜业;人口稠密,粮食需求量大;种植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温带海洋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适合多汁牧草生长.
(4)促进国内外资源的合理分配,加快经济发展;拓宽贸易和投资领域,增强产业合作;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就业;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创建和谐环境;加快中西部的发展,减少地区差异;利于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增加;寻找经济发展新的支撑点等.
(5)B.
点评 本题综合性较强,需要熟练掌握重要地区的区域特征.
A. | Ⅱ区人口稠密是其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 | |
B. | Ⅲ区内部不同省区间农业机械化水平差异大 | |
C. | Ⅳ区具有耕地面积大土地后备资源多的优势 | |
D. | V区自然条件差是限制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
①交通拥挤 ②土地荒漠化 ③环境质量下降 ④自然资源枯竭.
A. | ①② | B. | ③④ | C. | ①③ | D. | ②④ |
A. | 在河流上游兴建水库 | B. | 在河流沿岸设置沙石场采沙 | ||
C. | 砍伐森林,减少山坡的植被 | D. | 过度抽取地下水,造成地面下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