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研究风沙流,对防治流沙扩张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某地区沙漠化严重,某科考队研究该地区的风沙流时发现:随着粒径的增大,沙粒运动方式依次为悬移、跃移和蠕移(下图);沙粒绝大部分集中在距沙床面10厘米的高度内,沙粒粒径及移动高度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大;输沙量与风速、下垫面密切相关(下图)。该地区在机械固沙(采用麦草扎设草方格沙障)的基础上配合生物固沙(在草方格中种草),防治流沙扩张效果显著,距沙床面10厘米的高度内输沙量趋近于0。
(1)简述风速从16米/秒增至20米/秒时,该地区戈壁风沙流发生的变化。
(2)判断风速在16~20米/秒时,该地区戈壁0~10厘米高度内沙粒最主要的运动方式,并说明理由。
(3)分析防治流沙扩张时种草比种树效果好的原因
(4)该地区采用机械与生物固沙后输沙量锐减,简析其原因。
【答案】(1)输沙量总量增加;沙粒粒径变大; 0-2厘米高度内输沙量减小,2~10厘米高度内输沙量增加;最大输沙量出现的高度上移。
(2)跃移。原因:0~2厘米和7~10厘米高度内输沙量较小,蠕移和悬移比重较低。2-7厘米高度内输沙量最大,以跃移为主。
(3)风沙集中在距沙床面0-10厘米高度内,草的高度足以防风阻沙;草的生长耗水量较小,成活率较高,维护成本低;种草不易造成地下水位下降问题。
(4)沙障和植被覆盖地表,增大地表粗糙度,近地面风力锐减;根系固沙,机械阻沙,土壤湿度增加,紧实度增加,起沙阻力增大。
【解析】
本题考查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等,突出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1)随风速的变化,该地区戈壁风沙流发生的变化可因从输沙量、沙粒粒径、输沙量随高度的变化及最大输沙量的位置分析。读图可知,风速从16米/s增至20米/s时,输沙总量在增加;沙粒变大;02厘米高度内输沙量减小,210厘米高度内输沙量增加;最大输沙量出现的高度上移。
(2)由图可知,风速 16~20 米/秒时,戈壁以风力侵蚀和搬运为主,多为粒径较大的沙粒,不易悬移; 0-1厘米高度内输沙量较小,蠕移比重较低,故结合图示,风速 16~20 米/秒时,该地区戈壁 0~10 厘米高度内沙粒最主要的运动方式为跃移。
(3)与植树相比,种草比种树耗水少且易成活,且地面密植度较高,维护成本低,不易造成地下水位下降问题,且图中显示及材料可知,沙粒绝大部分集中在距沙床面10厘米的高度内,因此草的高度足以防风阻沙,据此该地多种草防沙。
(4)本题考查治沙措施的分析,沙障和植被覆盖地表,增大地表粗糙度,对近地面风能够起到阻挡作用,使近地面风力锐减;同时植物生长后,根系生长进沙土里,能否起到固沙的作用;植物恢复后,增加土壤的湿度,对起沙阻力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