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 下图是矿产资源需求生命周期变化示意图,矿产资源消费强度的变化反映了区域开发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消费强度以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产出所需的矿产资源投入为度量。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推断甲所处区域的发展阶段是
A.原始社会阶段B.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C.工业化阶段D.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2】在乙阶段,矿产资源消费强度呈迅速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①技术进步 ②交通便利 ③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④清洁生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答案】
【1】C
【2】B
【解析】
本题组以矿产资源需求生命周期变化示意图为主要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区域发展阶段判断、矿产资源消费下降的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图中显示,甲阶段矿产资源消费强度明显升高,说明当时区域发展需求大量矿产资源,而且地区生产总值大多由消耗矿产资源的工业而获得,这与工业化阶段特征相吻合,选项C符合题意。原始社会阶段和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矿产资源使用量不大,地区生产总值大多不是利用矿产资源而获得,因此选项A、B不符合题意。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利用矿产资源的水平提高,利用率大大提高,而且利用矿产资源的工业比值在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降低,因此矿产资源消费强度应该降低,因此选项D不符合题意。
【2】图中显示,乙阶段矿产资源消费强度呈迅速下降趋势。由于利用矿产资源的技术水平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同样产值的产品需要的矿产资源投入就会减少,这是乙阶段矿产资源消费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选项①符合题意。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往往不需要矿产资源投入而获得产值,因此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使得消耗矿产资源的工业产值比重下降,导致矿产资源消费强度下降,选项③符合题意。“交通便利”和“清洁生产”与矿产资源消费强度下降关系不大,因此选项②、④不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判断,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题目】(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931—1937年美国中西部持续干旱期间,干燥裸露的地表因遭强风暴的侵蚀而引发沙尘暴。1934 年发生了美国历史上一次破坏力量最大的“黑风暴”,它席卷了美国2/3的国土,带走的尘土达3亿吨,摧毁了中西部大平原20多个州的庄稼,沙尘一直吹到美国的东海岸。
材料二:下表为美国2012年至2014年海洋产业比重变化。
海洋产业 | 产业类别 | 2012年产业比例(%) | 2014年产业比例(%) |
海洋第一产业 | 生物资源 | 2.1 | 5.3 |
海洋第二产业 | 矿产(含油气) | 40.1 | 14.2 |
修造船 | 5.3 | 7.9 | |
工程建筑业 | 1.8 | 2.3 | |
海洋第三产业 | 旅游与休闲 | 30.7 | 50.3 |
运输 | 20 | 20 |
材料三:区位熵(Location Quotient)是评价产业空间集聚的基本分析方法,如果LQ>1,则该产业在该区域范围具有一定程度的集聚。下左图为不同区域的产业区位熵,下右图为美国某都市部分产业的区位熵。
(1)简析20世纪30年代美国“黑风暴”成因。
(2)描述田纳西流域的地形特征,并推测冬春季节多雨的原因。
(3)指出2012~2014年美国海洋产业结构的变化,并说明这种变化对我国海洋产业发展的启示。
(4)右图中该都市的产业位于左图中的第 象限,概括该都市核心区位熵(LQ>1.35)的产业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