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地理——选修3:环境保护)

近日,在哈尔滨市大街小巷,印有“哈啰出行”字样“小蓝车”随处可见。在商圈、居民小区外、在公交站台,一排排蓝色共享单车,有的十几辆,有的几十辆,也有一些单独随意停放在街边。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小蓝车”的出现恰逢其时,在春日暖阳里,骑“小蓝车”出行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选择。“小蓝车”在为市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存放不规范,在人行道占据盲道、堵着消防通道、侵占绿化带等现象,给城市管理带来新的问题,“小蓝车”的规范有序管理亟待跟进。

(1)简述哈尔滨投放“小蓝车”的目的;

(2)针对“小蓝车”给城市管理带来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满足市民出行需求,减少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出行方式更安全,减少空气污染(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2)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素质,加大管理惩罚力度,设立停放安置点,科学投放单车,不造成饱和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1)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小蓝车”的出现恰逢其时,满足市民出行需求,减少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出行方式更安全,自行车无污染,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减少空气污染,减少私家车的使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2)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素质,市民自觉按要求停放,加大管理惩罚力度,设立停放安置点,强制要求按要求停放,科学投放单车,不造成饱和,减少不必要的占地。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埃及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古埃及人很早就发现尼罗河泛滥的规律,并找到了与之相适应的农业耕作方式。每年汛期,泛滥的尼罗河将两岸变成浅湖,洪水退去,留下肥沃土壤。古埃及的文明和尼罗河的泛滥有密切的联系,他们把—年分为三季,分别是夏矛(3月~6月)、阿赫特(7月~10月)和佩雷特(11月~次年2月)。

材料二:法尤姆洼地位于开罗西南部,是一片天然的三角洲形洼地。大约七万年前,泛溢的尼罗河水第一次冲过了法尤姆洼地周围的矮山,形成了加龙湖以及周围的沼泽地。后来古埃及人修建优素福运河,从艾斯尤特引尼罗河水进入法尤姆洼地,发展灌溉农业。

材料三:塞得港为埃及第二大港,是亚太、南亚与地中海各港之间的转口港,也是世界主要能源存储港之一,能源装卸已实现了自动化,有完善的仓库和修船设备。塞得港的特权之一是:在过境时无需停靠港口即可为船只提供燃料和补给。

材料四:埃及部分区域简图(下图)

(1)据材料一,指出古埃及人在尼罗河谷地的“收割季”,并分析其原因。

(2)古埃及人通过优素福运河引尼罗河水进入法尤姆洼地,是否需要提水?为什么?

(3)据图说明法尤姆洼地的地势特点,并分析其对该处绿洲农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4)简要分析塞得港成为世界能源存储港的区位优势。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