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对自然条件的适度改造和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事关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黄河上游地区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分布图(如图)
资料二图中A山脉是我国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图中B地区农业发达。
(1)说出甲区域河流的开发利用方向并分析其原因。
(2)指出自A山脉至黄河不同地域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
(3)图中B、C两地荒漠化,分析B地荒漠化出现的原因。
(4)针对图中B区域水稻种植业生产,有关专家认为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答案】(1)建设水电站,开发水能。区域有多条支流,水量大;位于我国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2)山区发展林业;山麓发展畜牧业;平原发展种植业;河流发展渔业。
(3)B地处宁夏平原,西侧的贺兰山地阻挡了西北方向的风沙;农业生产中由于大水漫灌和干旱的气候特征导致了土地次生盐渍化的发生。
(4)同意。该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旺盛,而水稻种植业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对当地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也易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碱化加剧,造成黄河下游地区水资源短缺甚至于河流断流,危及下游生态安全。
不同意。当地农民充分利用黄河水资源及地形地势的特点,发展自流灌溉;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条件发展水稻生产,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流域的开发方向、农业因地制宜布局的原则以及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首先,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其次,留意图文材料有效信息,抓住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1)甲区域位于黄河上游地区,根据图示信息以及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该区域河流支流众多,大致位于我国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河流水量较大,且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因此河流的开发方向为建设水电站,开发水能。
(2)农业的发展应因地制宜。A山脉为贺兰山,在山区地势起伏较大,应发展林业,山麓地带可发展畜牧业;山麓与黄河之间的区域为宁夏平原,可发展种植业;黄河可发展渔业。
(3)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B地为宁夏平原,其土地荒漠化类型主要为次生盐渍化而非土地沙漠化。主要原因在于其西侧的贺兰山阻挡了西北方向的风沙;另一方面,该区域种植业较为发达,农业生产中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如大水漫灌)以及干旱的气候特征导致了土地次生盐渍化的发生。
(4)该题为开放性试题,重在表明观点以及阐述理由。①同意:可结合水稻生长习性以及该地的地理环境加以分析。水稻的种植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该区域处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降水变率大,且气候相对较为干旱,蒸发大,发展水稻种植业会加大水资源的浪费以及黄河下游地区水资源的短缺。同时,不合理的灌溉也导致土壤盐碱化加剧。②不同意:可从当地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优势条件的角度分析说明。当地光热条件较好,且可依赖黄河水资源灌溉,适宜发展水稻生产。同时,该区域农民充分利用黄河水资源以及地形地势特点,发展自流灌溉,属于我国著名的自流灌区,是人们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因地制宜的选择。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