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7.该阴影是哪两种干、湿区的过渡地带( )①湿润 ②半湿润 ③半干旱 ④干旱.
A. | ①② | B. | ②③ | C. | ③④ | D. | ①④ |
分析 我们把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所划分的空间范围称为地理区域.同一地点在不同的地理条件下可能属于多个地理区域.地理区域指一个比较独立的地理地形区.
解答 解:读图,图示区域是黄河流域,位于第二阶梯,甲所在省东边是第二、三阶梯分界线-太行山脉,阴影不是阶梯过渡带,图示阴影带主要位于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不是平原、高原的分界,图示阴影带有黄河流经,属于外流区域,阴影地带东部降水较多,西部降水较少,是我国的半湿润、半干旱的过渡地带,也就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分界线.
故选:B.
点评 本题属于一道基础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图表的能力以及区域地理的判读,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8.与全国总体状况对比分析,目前针对安徽人口问题主要的对策是( )
A. | 继续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 | B. | 遏制人口老龄化趋势 | ||
C. | 平衡人口的性别比例 | D. | 迅速提高城市人口的比重 |
5.珠三角的冬季蔬菜能大量供应北京市场,主要得益于( )
A. | 航空运输费用的季节调整 | B. | 内河运输的快速发展 | ||
C. | 铁路交通运输的发展 | D. | 海上运输业的发展 |
12.图示国家是( )
A. | 美国 | B. | 俄罗斯 | C. | 日本 | D. | 巴西 |
2.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趋势,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由之路.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96-2004年福州市非农业人口与耕地、建设用地变化图.
材料二:表2为1996年和2004年福州市土地利用结构
(1)简述该市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变化过程,并据此推测在这一阶段该市的城市化特点.
(2)据材料分析该市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材料一:1996-2004年福州市非农业人口与耕地、建设用地变化图.
材料二:表2为1996年和2004年福州市土地利用结构
用地类型 | 1996年 | 2004年 | ||
面积(公顷) | 比重(%) | 面积(公顷) | 比重(%) | |
建设用地 | 73682.62 | 6.06 | 88794.83 | 7.30 |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 60875.32 | 5.01 | 72251.29 | 5.94 |
交通 | 5973.97 | 0.49 | 9105.62 | 0.75 |
水利 | 6833.33 | 0.56 | 158607.22 | 0.61 |
未利用地 | 162425.74 | 13.37 | 158607.22 | 13.05 |
(2)据材料分析该市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9.该日④曲线对应纬线的昼弧与夜弧弧长之比为( )
A. | 7:5 | B. | 5:7 | C. | 2:1 | D. | 1:2 |
7.影响哥本哈根城市“手指规划”方案的因素是( )
A. | 环境 | B. | 地形 | C. | 市场 | D. | 交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