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溶泂是可溶性岩石中因流水溶蚀所形成的地下空间,洞里宽的地方像广场,窄的地方像长廊。迷宫一般的洞穴四通八达,洞里怪石嶙峋,一般与地下暗河联通,有的还有地下瀑布、湖泊、深潭,而且水位变化无常。洞穴深处一般常年保持恒温,温度与当地年均温接近。一群大学生准备在暑假期间结伴进行一次溶洞探险游。

指出夏季溶洞探险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及相应对策。

【答案】迷路一绘制行进线路地图,在岔路设置标记;水淹一査询天气信息,选择晴天探险;观察洞壁水淹痕迹,选择安全线路;崩塌—穿戴安全防护装具;注意观察,避开不稳定岩块;缺氧一携带空气检测仪器和氧气袋(瓶);低温一提前了解洞穴环境,备好适宜的服装;野生动物(蛇、蝎、蜈蚣等)一携带防护器具,穿戴防护鞋服(任答5点,其他答案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的图文信息获取能力,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溶洞探险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以及对策,需要结合到喀斯特地貌以及课本知识分析答题。

根据材料中提示的溶洞特点,分析存在的安全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迷宫一般的洞穴四通八达,容易迷路,所以需绘制行进线路地图,在岔路设置标记;一般与地下暗河联通,有的还有地下瀑布、湖泊、深潭,而且水位变化无常,容易水淹,所以需査询天气信息,选择晴天探险;观察洞壁水淹痕迹,选择安全线路;洞穴深处一般常年保持恒温,温度与当地年均温接近,则说明气温较低,需备好适宜的服装;另外考查溶洞里缺氧、野生动物出没,需要携带空气检测仪器和氧气袋,携带防护器具,穿戴防护鞋服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质(SOM)是指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其中的碳元素即为土壤有机碳(SOC)。土壤有机碳含量既与进入土壤的生物残体等有机物质多少有关,也与以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为主的有机物质的损失有关。

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与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

湿地系统因为处于常年积水或者季节性积水状态,积累了更多的土壤易分解有机碳,使湿地土壤碳库对气候变化更加敏感。调查研究表明,位于黑河中游(河西走廊中段)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约为2.28~29.55g/kg,较洞庭湖湿地(19.63~50.20g/kg)和三江平原湿地(96~184g/kg)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低,其中黑河中游流域的湿地有机碳含量与植被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黑河中游的湿地植被类型与土壤有机碳含量表

土层深度(cm)

土壤有机碳(g/kg)

高草植被

低草植被

0-10

14.80

10.35

10-20

11.93

8.23

20-40

8.25

6.44

(1)描述黑河中游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2)黑河中游湿地大部分属于季节性积水湿地,推断相对积水季节而言,非积水季节该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特点,并说明推断理由。

(3)洞庭湖湿地和三江平原湿地的表层土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黑河中游湿地,试从气候角度分别指出洞庭湖湿地和三江平原湿地的表层土有机碳含量高的原因。

(4)根据有机碳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分析湿地退化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原理和趋势。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