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海陆昼夜增温、冷却的模拟实验,如图11所示:

材料二  图12为福建省七月气温分布图,图13为图12中B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分布

材料三   图为武夷山甲、乙两坡面冬季不同海拔的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

(1)材料一实验说明了什么地理原理。

(2)说出图12由A地经戴云山、B地到黄岗山一线的气温分布特点;并根据材料一的实验,说明A地气温比B地低的原因。

(3)福建省是我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重点林区,森林火灾的危险性很大。说出B地一年中森林防火的重点季节及理由。

(4)根据材料三,判断表示甲坡的是______曲线,判断的理由是:

夏季甲、乙两坡面400m~800m,气温较低的_______,其理由是: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分)。

(2)大致呈M状分布(可有不同的形态描述,但应能说出平原和内陆河谷气温较高,黄岗山和戴云山区气温较低的意思(4分);A地处于沿海,受到海洋影响显著,夏季增温较慢,气温较低。B地离海较远,受到大陆影响显著,夏季增温较快,气温较高(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8分)

(3)秋冬(4分);B地盛行冬季风,为一年中的于季,风干物燥,易引发森林火患。(言理可酌情给分) (6分)

(4)  N (2分)  冬季甲坡为西北风的迎风坡,气温比背风坡低(4分)。  乙(2分)  

 乙坡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夏季阴雨天气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强,故气温较甲坡低。(4分)


解析:

(1)沙石和水的比热容不同,增温和降温的速度不一样,模拟的原理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描述等值线的变化特征,能说出等值线中数值较高,和较低的位置既可。A、B两地气温有差异主要是海洋的影响。

(3)干燥的季节森林火险等级高。主要是秋冬季节。

(4)分析两侧降水和气温不同主要是看季风的影响,是 迎风坡则降水偏多和气温偏低,背风坡相反。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3分)
材料一:2010年3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  根据《规划》,柴达木盆地要重点构建盐湖化工、油气化工循环型产业和可再生能源产业等六大产业链,形成资源、产业和产品多层面联动发展的循环型产业格局,争取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废水、废气、废渣等“零”排放或者是最少的排放。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说,发展循环经济是柴达木盆地经济发展的唯一现实选择。
  
材料二:万丈盐桥是格尔木至敦煌的一段从达布逊湖上穿过的公路,由厚达15-18米的盐盖构成的天然盐桥。 玉带似的盐桥路,旁无护栏,下无桥墩,更无流水。盐桥的养护方法十分奇特。平时,一旦路面出现坑凹,养路工人从附近的盐盖上砸一些盐粒,然后到路边挖好的盐水坑里滔一勺浓浓的卤水,往上一浇,盐粒很快融化,并凝结在路面上,坑凹处便完好如初。“桥”上的路面光滑平坦。
材料三:柴达木盆地矿产示意图

(1)简述“发展循环经济是柴达木盆地经济发展的唯一现实选择”的理由。(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柴达木盆地的气候特征。例举该地区具有区域优势的可再生能源。
(3)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简析柴达木盆地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制约因素。(6分)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山东经济东强西弱,呈现出东、中、西三个地域特征,发展水平整体上自东向西逐次递减。山东西部内陆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东部沿海地区的33.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东部地区的35.9%,从总体上看,西部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仅相当于东部沿海地区的47.3%。从目前趋势看,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仍有扩大之势。

为实现东、中、西三个地域协调发展,我省制定了“一个龙头”、“三个突破”、“三个战略”区域经济发展思路,即“突出发挥青岛龙头带动作用”、“东部突破烟台、中部突破济南、西部突破菏泽”、“建设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材料二  山东省东、中、西地区划分及2006年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分布统计图。

(1)山东东部地区要突出发挥________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半岛制造业基地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

东部地区在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济宁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材料反映的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请你按探究提示和他们一起完成课题研究。

(2)根据图文材料所揭示的问题,确定一个研究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确定按如下的思路进行课题研究。

①确定研究计划与研究方法

 

②调查搜集资料,获取数据

 

③分析资料、探讨原因

 

④提出合理化建议

 

⑤形成结论,撰写课题报告

 
 


           →                →             →             →          →

(3)你认为应采用何种研究方法?请简述理由。

(4)结合材料二,分析形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完成阶段③的研究成果。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