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山地对海洋气流的影响,不仅造成山坡两侧的天气差异,而且对山坡两侧的气候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某海滨城市一所学校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实地考察了学校附近的一座山地.研究小组从M地出发,如图1.在考察过程中,起初空气潮湿,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8℃.达到某一高度后,空气逐渐干爽,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5℃.翻过山顶往山下走,每下降100米气温升高1℃.气温与所能容纳水汽的关系如图2.
(1)运用所学原理,分析为什么越往高处走,气温越低.
(2)在爬山过程中,在什么高度附近气温的垂直递减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描述此高度附近的天气状况.(提示:空气最大容纳的水汽含量与气温有关.当水汽含量大于等于空气最大可能容纳的水汽含量时,会产生水汽凝结现象.)
(3)计算同一海拔高度A、B两地的气温.
(4)描述在考察过程中,山坡两侧天气的明显差异.
(5)山地阻挡了海洋气流的深入,山地常成为气候类型的分界线.试各举中国和世界的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分析 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随着海拔升高,地面辐射减弱,温度降低.而山地垂直地带性的变化基础就是海拔变化引起水热组合的变化.
解答 解:(1)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随着海拔升高,地面辐射减弱,温度降低.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弱,空气保温作用较弱,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2)气温的垂直递减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根据材料三可知在这一高度后,空气逐渐干爽,也就是说在之前由于空气最大可容纳水汽含量小于每立方米15克,即下雨了,读图乙可知气温讲到18°时则出现下雨,按照材料二,在考察过程中,起初空气潮湿,气温每百米降 0.8℃,由M地26°,当爬到1000m时气温下降到18°,下雨后则空气逐渐干爽,气温每百米降 0.5℃.
(3)对同一海拔高度 A、B 两地的气温计算,主要是根据题目材料的提示,按照考察登山过程中一步步来计算,由上题可知,爬到A地时,气温每百米降 0.8℃,上升500m,A地气温为22℃,到1000m高时气温为18℃,然后按照气温每百米降 0.5℃,到山顶(2000m)时气温为13°,翻过山顶往山下走,气温每百米升高1℃,到达B地的气温则是=13℃+15℃=28℃.
(4)读图可以明显的发现A面向海洋一侧的山坡为迎风坡,多云雨天气;B背向海洋一侧的山坡为背风坡,天气多晴朗.
(5)中国:如大兴安岭、贺兰山等阻挡东南季风进入,是我国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或秦岭.
世界:如科迪勒拉山系,阻挡海洋水汽进入,形成南、北美洲大陆西岸与东岸、中部气候类型的差异.
故答案为:(1)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虽然太阳辐射较强,但是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弱,空气保温作用较弱,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2)1000米((26-18)/0.8×100);1000米附近有云雨天气.
(3)A:22°C(26℃-0.8℃×500/100); B:28°C(2000-1000)×0.5℃/100=5℃,26℃-8℃-5℃=13℃,(2000-500)×1/100=15℃,13℃+15℃=28℃
(4)面向海洋一侧的山坡多云雨;背向海洋一侧的山坡天气多晴朗.
(5)中国:如大兴安岭、贺兰山等阻挡东南季风进入,是我国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或秦岭.
世界:如科迪勒拉山系,阻挡海洋水汽进入,形成南、北美洲大陆西岸与东岸、中部气候类型的差异.
点评 本题较为简单,考查了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需要学生掌握好基础,具备扎实的功底即可.
A. | 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 B. | 政治因素、环境因素 | ||
C. | 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 D. | 社会文化因素、其他因素 |
A. | 同一经线上的各地日出日落的时刻相同 | |
B. | 地球上将无昼夜更替现象 | |
C. | 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不再发生偏转 | |
D. | 一天中太阳高度角不变 |
A. | RS | B. | GPS | C. | GIS | D. | 数字地球 |
A. | 气候 | B. | 植被 | C. | 地貌 | D. | 土壤 |
A. | 跨流域调水 | B. | 修建水库 | C. | 调整种植结构 | D. | 增加小麦出口 |
①中国制造业产能增强,需要加强产业转移
②中国“智造”刚刚起步,需要加快产业整合
③新加坡现代服务业发达,提供经验和技术
④新加坡资源、技术密集型工业发达,寻求广阔市场.
A. | ①③ | B. | ①④ | C. | ②③ | D. | ②④ |
A. | 天龙座 | B. | 流星群 | C. | 流星雨 | D. | 陨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