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阅读相关材料及示意图,并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13111446分(北京时间1346分)发生在西太平洋国际海域的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38.10N142.60E,震源深度约20公里。甲国气象厅随即发布了海啸警报,称地震将引发约6高海啸,后修正为10。根据后续研究表明,海啸最高达到23

1)试述甲国东部海岸海啸多发的原因。(6分)

材料二?? 2012324,去年在海啸中失踪的一艘甲国渔船出现在乙国境内,距离乙国夏洛特皇后岛西北只有120英里193公里)。

材料三?? 下图为该渔船海啸发生前与发生一年后所在位置示意图。

2)请分析此次事故中,甲附近海区渔船漂移到乙附近海区的原因及路径。(6分)

3)引发该次海啸的震级与引发印度尼西亚大海啸的震级相当,但海啸造成的人员伤亡却少得多。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海啸造成甲国人员伤亡较少的主要人文原因。(6分)

4)如果在甲地附近海岸布局核电站,试对其区位进行利弊分析。(8分)

 

【答案】

1)甲国东部紧邻太平洋与亚欧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地震带);此处经常发生大地震;再加上甲国特殊的海岸线与海底地形的影响;故发生海啸的机率较大。

2)海啸使渔船遭到严重破坏,渔船在无人驾驶下随洋流漂移;其移动路径,先随北太平洋暖流由甲附近海区向东漂移越过太平洋,再随阿拉斯加暖流向北漂移到乙附近海区。

3)甲国社会经济发达,防灾设施完善,灾害预警及时,救灾效率高;国民教育中非常重视灾害防治教育,教育效果好;该国多发地震与海啸,国民有较丰富的抗灾经验。

4)利:可缓解该国的常规能源不足问题;紧邻人口密集区与工业发达区,市场能源需求量大。

弊:靠海太近,易受地震、海啸侵害;一旦发生核事故,在人口密集区可能造成人员的严重伤害。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经纬度判断,甲国位于亚洲东部,东部紧邻太平洋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经常发生大地震。甲国海岸线曲折,加上海底地形的影响,海浪叠加,发生海啸的机率较大。

2)渔船漂移到乙海域,说明海啸使渔船遭到严重破坏,渔船在无人驾驶下随洋流漂移。其移动路径随洋流移动,先随北太平洋暖流由甲附近海区向东漂移越过太平洋,再随阿拉斯加暖流向北漂移到乙附近海区。

3)根据经纬度判断,甲国是日本,社会经济发达,防灾设施完善,灾害预警及时,救灾效率高。海啸灾害多发,国民教育中非常重视灾害防治教育,教育效果好。该国多发地震与海啸,国民有较丰富的抗灾经验。

4)该国能源缺乏,在甲地附近海岸建设核电站,可缓解该国的常规能源不足问题。甲地紧邻人口密集区与工业发达区,市场能源需求量大。这是有利区位条件。

甲地附近靠海太近,易受地震、海啸侵害。一旦发生核事故,在人口密集区可能造成人员的严重伤害。这是不利的区位条件。

考点:板块构造,自然灾害类型及分布,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及相关图示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无论在经济总量上,还是在发展速度上,长三角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的领航者,甚至被认为是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随着上海向国际大都市的进一步迈进,目前上海已经成为领导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上海越来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对临近省份江苏省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也日渐显现。

材料二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沪、苏、浙三省市,地域相连,文化相近,经济相融,人缘相亲,然而,在这背后却是一条无形的行政区划,泾渭分明。“地方保护主义”、“诸侯经济”存在的现实,使长三角区域内各省市出现招商引资大战、重复建设、壁垒重重,阻碍了长三角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跨地区的经济合作,真正做到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下图(单位为元)为三省市2001年职工平均月工资对比情况。

材料三 江苏省人口密度和人均占有土地、耕地变化示意图。

(1)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简述其发展的有利自然区位条件。

(2)结合材料,简述“长三角”发展中存在问题?

(3)有专家说:“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矛盾的根源在现行的行政体制,体制上的问题必须由体制解决,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是调整行政区划,构筑大上海经济区”,试分析调整行政区划,建设大上海经济区的好处有哪些?

(4)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江苏经济如何借助靠近上海的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5)根据材料三可知,江苏省人地关系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试分析其原因并谈谈解决的措施。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