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囊谦盆地位于青海省最南端,地处青藏川交界地带。这里属于澜沧江的源区,年降水量约526.4毫米。澜沧江的上源和众多支流从盆地流经,自西北向东南斜穿盆地。囊谦盆地位于两条大断裂带之间,发育了很多次一级的断裂,地下存在大量石盐层。囊谦县已发现盐泉29处,其中仅有8处建为盐场且规模较小。这里的盐泉通常为自涌成泉,矿化度极高,是世界上已发现矿化度最高的盐泉。左图为囊谦县位置图,右图为囊谦地区盐泉形成过程示意图。
(1)简述囊谦盐泉形成过程。
(2)推测囊谦盐场每年晒盐季节,并说明原因。
近千年前,当地人民就利用丰富的盐泉资源进行手工晒盐,出产的食盐让地处偏僻的囊谦成了重要的商贸中心,直到今天,当地的盐场仍在沿用传统的生产工艺。2006年5月,囊谦县盐务局将8个盐场经营权分包给个人和集体。然而,现在大多盐场经营面临困境。
(3)分析盐场经营陷入困境的原因。
【答案】(1)大气降水在囊谦盆地西北部海拔较高地区沿地层裂隙渗入地下;由于地势西北高东低,使地下水沿断层向东南方向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地下水不断与周围岩层发生物质交换,溶解了地下含盐层;并最终沿裂隙上升,出露地表,形成盐泉。
(2)冬春季。囊谦地处季风区;冬春季降水少,晴天多,蒸发强有利于晒盐。
(3)①生产设施落后,生产规模小,生产效率低②传统的手工生产,生产技术落后,产品质量较差,市场争力弱③随着交通的发展,海盐进入内地,市场争压力增大。
【解析】
本题通过囊谦盐泉为背景,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从材料中可知,囊谦盆地位于青海省最南端,地处青藏川交界地带,囊谦盆地位于两条大断裂带之间,说明该地断裂带发育,地表多裂隙;该地年降水量约526.4毫米,澜沧江的上源和众多支流从盆地流经,自西北向东南斜穿盆地,该地地下存在大量石盐层,说明大气降水和河流水沿裂隙渗入地下,溶解地下含盐层;该地有大量地下裂隙,海拔较低的区域受到挤压,这会使高盐度盐水沿裂隙涌出地表,形成盐泉。
(2)从材料中得知,囊谦盆地位于青海省最南端,地处青藏川交界地带。这里属于澜沧江的源区。根据我国季风和非季风区的分界标准可以推测此地主要降水来自受夏季风影响,适合囊谦盐场每年晒盐为冬季。因为囊谦地处季风区;冬春季降水少,晴天多且存在大风,蒸发强有利于晒盐。
(3)本题为原因分析类题,关键词“盐场经营陷入困境”,答题方向“原因”。可以从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共同思考。内部原因:从材料中得知,当地的盐场仍在沿用传统的生产工艺,说明生产设施落后,经营权分包给个人,说明生产规模小,生产效率低,产量出现问题;传统的手工生产技术落后也会导致产品质量较差,出现质量问题,质量原因导致市场竞争力变弱。外部:随着交通的发展,发达地区成熟工艺的海盐进入当地,市场竞争压力增大。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