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塞罕坝地处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律。历史上的塞罕坝曾经水草丰头、森林茂密,是清朝著名的皇家猜苑。后来由于过度采伐和速年战争等原因,植被遭到破坏,域地风沙肆虐、1962年.塞早坝设立机械林场,通过人工造林。在这里建起112万亩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使塞芋坝.森林覆蓋率从1962年的12%提高到如今的80%,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下图为塞罕坝林场及周边区域图。

(1)简析塞罕坝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2)简述塞罕坝地区土地荒漠化对京津地区的危害。

(3)阐述塞罕坝林场建设的意义。

【答案】(1)自然原因:处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降水少且年际变化大;北部紧临浑善达克沙地,地表多沙质沉积物;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且风力强劲等。人为原因:人口的增长,过度采伐、开垦和放牧;连年战争造成植被破坏严重。

(2)沙尘暴、雾霾等天气增加,大气质量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旱涝灾害增加;风沙掩埋农田、牧场,土地质量下降等。

(3)塞罕坝林场建设对当地的意义: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恢复,减轻土地荒漠化;经济林的建设,促进了当地林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林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安置大量劳动就业,维护社会稳定。

对周边地区:植被恢复,防风固沙,减轻沙尘暴天气等。

【解析】

本题以塞罕坝为背景材料,考查了荒漠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塞罕坝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地形、位置分析。属于高原地形,地势高,气温低。从气候分析,气候大陆性强,降水少,降水变率大,生态环境脆弱。距沙源近,北部有沙漠分布,风沙掩埋。人为原因:该区域以及附近区域人口增长速度比较快,给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该区域属于农业和牧业的过渡区域,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破坏了该区域原有的植被;连年战争严重破坏了该区域的植被,使得大量的土地裸露,给该区域的荒漠化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2)塞罕坝地区土地荒漠化,地表沙源丰富,大风导致沙尘暴、雾霾等天气增加,大气质量下降,能见度下降;风沙沉积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加,河流淤积加重,旱涝灾害增加;风沙掩埋农田、牧场,土地质量下降等。

(3)本题考查塞罕坝林场的生态意义。从保护土地资源、保护水资源、保护生物资源、减轻自然灾害、减轻污染、调节自然环境等方面进行作答。塞罕坝林场极大地阻挡了北方的风沙对京津冀地区的袭扰;塞罕坝林场面积比较大,涵养水源能力比较强,对保障附近的京津冀一带的用水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塞罕坝林场阻挡了来自北方的风沙,对京津冀一带的空气起到了一定的净化作用。防风固沙、阻止沙地向南推进,减少首都风沙危害;涵养水源;改善当地小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形成良性生态系统。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