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下列关于大气压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大气压强一定是1.01×10
5
帕,方向竖直向下;
B.
大气压强不一定是1.01×10
5
帕,但方向只能竖直向下;
C.
大气压强一定是1.01×10
5
帕,任何方向都可能;
D.
大气压强可能是1.01×10
5
帕,任何方向都有可能
高压锅是人们喜欢用的一种炊具,比如我们用高压锅煮饭,能节省时间,最主要的原因是
A.
锅内气体压强大,使水的沸点降低,稀饭容易沸腾
B.
锅内气体压强大,使水的沸点升高,稀饭不易沸腾
C.
高压锅传热快,使稀饭容易沸腾
D.
高压锅密封性好,使稀饭容易沸腾
已知两电阻的阻值之比为3:1,当两电阻串联使用时,两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为________,通过两电阻的电流之比为________;当两电阻并联使用时,两电阻的电功率之比为________.
一物体在20N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粗糙水平面向右匀速运动,此时它受到的摩擦力为20N,若增大拉力,则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将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________叫机械效率;η=________. 某机械的机械效率为75%,表示物理意义是________.
用60N的沿斜面向上的推力能将重200N的物件推上长6m,高1.2m的斜面,则有用功为________,总功为________,斜面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A.
饮料管的一端剪成斜口
B.
大型平板车装有很多轮子
C.
铁轨铺在枕木上
D.
书包带做的很宽
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①某同学发现凸透镜的焦距未知,于是取来平行光源,让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
②取下平行光源,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20cm刻度处,这时应该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________立、缩小的实像.
③然后,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45cm刻度处,应该在________(选填“蜡烛”或“光屏”)一侧透过透镜观察像.
在讨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个问题时,小明、小虎和小超提出了猜想:“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与通过导体电流的大小、导体的电阻及通电时间有关”,大家决定通过实验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
(1)怎样比较通电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呢?他们决定将一段电阻丝浸没在液体中,用电阻丝通电产生热量给液体加热,如图(a)所示,可以通过比较质量相等的同种液体________来比较电阻丝发热量的多少,这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研究实例中也采用这种研究方法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敲鼓时鼓面是否振动,我们可以通过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屑观察纸屑是否振动来认识;
②学习电压,我们可以通过对比水压来认识它;
③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电路中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来认识.
(2)他们在实验中所用被加热液体选择的是煤油而不是选择水,这是因为________的缘故(写出一条理由即可).
(3)小明设计了如图(b)所示的电路,其中R
1
≠R
2
,此电路是为了研究通电导体产生热量与________的关系.他选择一段铜丝作为电阻R1,一段镍铬丝作为电阻R
2
(R
2
>R
1
),如图(c)所示.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浸有R
1
的液体温度几乎不变,而浸有R
2
电阻丝的液体升温明显,通过分析,他发现问题出在铜丝上,这是因为:________,改进的办法是________.
甲、乙两球的质量相等,体积关系为V
甲
=5V
乙
,构成两球的物质的密度关系为ρ
乙
=4ρ
甲
,如果两球中只有一个是空心的,则
A.
甲的空心部分体积是4V
乙
B.
甲的空心部分体积是V
乙
C.
乙的空心部分体积是
D.
乙的空心部分体积是
坐在汽车上的人,如果突然向后倾倒,是因为汽车突然________,人向左倾倒是汽车在向________转弯.
0
2842
2850
2856
2860
2866
2868
2872
2878
2880
2886
2892
2896
2898
2902
2908
2910
2916
2920
2922
2926
2928
2932
2934
2936
2937
2938
2940
2941
2942
2944
2946
2950
2952
2956
2958
2962
2968
2970
2976
2980
2982
2986
2992
2998
3000
3006
3010
3012
3018
3022
3028
3036
235360
关 闭
试题分类
高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初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小学
数学
英语
其他
阅读理解答案
已回答习题
未回答习题
题目汇总
试卷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