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NO2)气体,用玻璃板隔开后按图示水平放置,抽去玻璃板、保持两瓶口紧贴静置较长时间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相同。已知瓶中NO2气体的密度比瓶中空气的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 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相同
C. 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停止运动
D. 颜色变得相同后,左侧瓶中气体密度变大
D 【解析】试题分析: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抽掉后观察到左右两个瓶子颜色变均匀了,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同的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扫地时灰尘飞扬”是固态颗粒的机械运动,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不同,故B错误;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两瓶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仍然在运动,故C错误;因为NO2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两气体混合后,左侧瓶中气体密度变大,故D正确;...最近,流感生病同学较多,学校采取了统一消毒措施,所以一进教室就能闻到刺鼻的消毒粉的味道,这是一种________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温越高,刺鼻的味道更浓,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盛有一半水的试管中注满酒精,封闭管口,反复翻转几次,发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减小,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扩散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运动得越剧烈 分子间有斥力 分子间有间隙 【解析】同学们一进教室就能闻到刺鼻的消毒水味,是因为消毒水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到空气中被同学们吸到了。分子运动属于扩散现象。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压缩固体和液体比较困难就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由于分子...(2017•无锡卷)用素描笔在纸上画一条线,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这条线是“断裂”,将100ml的酒精和100ml的水混合后,发现总体积小于200ml.基于上述现象所设想的物质微观结构模型较为合理的是( )
A. 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
B. 固体是由微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
C. 液体是由微粒组成的,固体是连成一片的
D. 物质由微粒组成的,各个微粒在一起,形成我们看到的连续体
A 【解析】试题分析:用放大镜或低倍显微镜对笔迹仔细观察,可以看到笔画是由许多黑色的小颗粒组成的说明物质由微小的颗粒组成,发现这条线是“断裂”,说明微粒之间存在间隙;将100mL的水和100mL的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将小于200mL,正是由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间隙,才会导致混合合总体积变小,故A正确; 故应选A。1827年植物学家布朗先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会做无规则的运动,称为布朗运动,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以下关于布朗运动解释中,不符合分子动理论观点的是( )
A. 花粉微粒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 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热运动
C. 水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会不断撞击花粉颗粒
D. 温度越高,水分子的运动越剧烈,对花粉微粒的撞击次数越多
B 【解析】试题分析:花粉微粒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A正确;布朗运动是悬浮颗粒的无规则运动,B错误;、水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会引起不断撞击花粉颗粒,C正确;温度越高,水分子的运动越剧烈,对花粉微粒的撞击次数越多,D正确,故选B。每年的五一期间,丹寨县龙泉山映山红漫山遍野,吸引了很多游客,游客进入花海中闻到清香味,这是______现象,游客站在不同位置都能欣赏到漂亮的映山红,这是因为映山红发生了______________。
扩散 漫反射 【解析】 (1)游客进入花海中闻到清香味,是因为映山红花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使人们闻到花香,这是扩散现象。(2)游客站在不同位置都能欣赏到漂亮的映山红,这是因为映山红发生了漫反射造成的。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物质的分子都是规则排列的
B. 0 ℃时,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
C. 分子之间的引力与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D. 固体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C 【解析】A.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的分子是规则排列的,非晶体的分子是规则排列的,故A错误;B.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在0℃时,所有物质的分子仍然在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C. 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C正确;D. 任何分子间都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二者同时存在,故D错误。故选C.在研究分子模型时,把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发现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两液体的体积之和。为了确定减小的体积和酒精含量的关系,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图1
图2
A.把一端封口的细玻璃管固定在刻度尺上,封口端和零刻度线对齐;
B.在玻璃管中注入一定体积的水,读出水面的刻度l1;
C.然后快速注入酒精到100 cm刻度线;
D.封闭管口,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读出液面的刻度l。
(1)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减小,这一现象表明___________。
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间有空隙 D.分子是运动的
(2)学习小组进行了多次实验,测出水柱的长度l1和混合后液柱的总长度l,并计算出混合后酒精质量的含量β和液柱减小的长度Δl。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 水柱长度l1/cm | 混合后液柱的长度l/cm | 液柱减小的长度Δl/cm | 酒精质量的含量β/% |
1 | 76.2 | 98.1 | 1.9 | 20 |
2 | 96.8 | 3.2 | 40 | |
3 | 44.0 | 96.4 | 3.6 | |
4 | 35.0 | 97.4 | 60 | |
5 | 16.7 | 98.4 | 1.6 | 80 |
①第2次实验水面对刻度如图1所示,读出水面的刻度___________ cm。根据试题中信息,计算第3次实验后酒精质量的含量为________________%;第4次实验液柱减小的长度为_________________ cm。(酒精密度为0.8 g/cm3)
②根据有关数据,请在图2坐标系中描点作出Δl-β的关系图线。
③由图线可知,在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相同的前提下,混合后的体积减小量(Δl)随着酒精质量含量(β)的增大而____________________。
C 55.0 50 2.6 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 (1)酒精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的分子之间都存在一定的间隔。当把酒精和水混合以后,两种分子不发生化学反应,两种物质的分子相互穿插渗透,进入彼此的分子间隔,所以总体积会小于二者的体积之和,故选C;(2)①由图1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则第2次实验水面水面的刻度55.0cm.设细玻璃管的横截面积为S,水柱的质量m水=ρ水V水=ρ水...图所示的四个场景中,主要依靠空气浮力而“飞天”的是 ( )
A. B. C. D.
C 【解析】A、太空环境为真空没有空气,故翟志刚在太空中行走不受浮力,故A不合题意; B、李宁点燃奥运圣火炬借助的是钢丝的拉力,故B不合题意; C、主要依靠空气浮力而“飞天”的是热气球,因为热空气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故C符合题意; D、飞机起飞时,利用了上下表面的空气流速不同,产生向上的压力差,即产生升力而升空,故D不合题意. 故选C.有一种被称作“跟屁虫”的辅助装备是游泳安全的保护神,如图。“跟屁虫”由一个气囊和腰带组成,两者之间由一根线连接。正常游泳时,连接线是松驰的,气囊漂浮着,跟人如影相随。在体力不支等情况下,可将气囊压入水中,防止人下沉,在此情况下( )
A. 人的重力减小了 B. 人所受的重力方向改变了
C. 气囊排开水的体积变小了 D. 气囊受到的浮力变大了
D 【解析】A. 人的重力与人的质量有关,不会减小,故A错误; B. 人所受的重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不会改变,故B错误; C. D. 气囊由漂在水面上,到被压入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变大,故C错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知,排开水的体积变大,受到的浮力变大,故D正确。 故选D。小明在一支铅笔的下端粘上一块橡皮泥,将它分别置于甲、乙两杯液体中,观察到铅笔静止时的情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杯液体的密度较大 B. 乙杯液体的密度较大
C. 铅笔在甲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D. 铅笔在乙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 【解析】如图铅笔在两种液体中都是漂浮状态,根据浮沉条件知,浮力都等于铅笔的重,所以两次的浮力相等; 在乙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较小,根据可知,浮力相等时,小,则密度大,即乙液体的密度较大。 故B正确,AC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