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文)如图所示,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所用的测量工具除了停表,还需要用到的是
A. 天平 B. 量筒
C. 弹簧测力计 D. 刻度尺
关于生活中的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成实像时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成虚像时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 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平面镜距离越远,所成的虚像越小
C. 眼睛近视了看不清书本上的字,应该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眼镜,可以起到放大作用
D. 因为光的折射,我们观察到日出的时刻会比实际日出时间早
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5 cm。
(1)实验前应首先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_____。
(2)如图所示,光屏应在______区域前后移动,才能得到清晰、倒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成了_______。
(3)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近视眼镜,则发现像变得模糊了,这时应适当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4)若实验中将光屏换成平面镜,则从侧面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倒立的烛焰像。
郑州地铁1号线全长41.4 km,西起河南工业大学新校区,终点止于郑东新区规划的河南大学国际学院,1号线全线通车有效减缓了郑州市东西向主干线的交通拥挤,若乘客乘坐地铁走完1号线全程用时1 h,则该乘客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 m/s。地铁内设有禁止喧哗标志,这样做是为了在_______减弱噪声。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本实验的原理:______________。
(2)要完成实验,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金属片和______________。
(3)若实验中测得tAB=1.6 s,tAC=2.5 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__________cm/s,AB、BC、A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AB、vBC、vAC,则将它们从大到小排列为________。
小芳骑自行车从柳树镇到龙凤峡去参观国家地质公园,如图所示是她全程的s-t图像,小明在小芳出发10min后骑电动车以18km/h的速度匀速地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条路线去龙凤峡。
(1)根据图像利用公式计算小芳从柳树镇到龙凤峡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小明从柳树镇到龙凤峡需要多少min?
(3)请你在该图像中画出小明骑电动车的s-t图像,并通过图像回答小明大约在出发多长路程后追上小芳?
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进行,他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________同学运动较快,开始运动时两同学相距________m,图中的a点表示________.
图象是表示物理规律的一种重要方法,可以形象表达某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所示图象中正确表示一辆汽车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汽车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的是( )
A. B. C. D.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甲、乙是连接在电路中的两只电学仪表。闭合开关S后,灯L1、L2均正常发光。则( )
A. 甲是电流表,乙是电压表 B. 甲、乙都是电流表
C. 甲是电压表,乙是电流表 D. 甲、乙都是电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