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8-20题。走失在纳西文字中
张富遐
①与丽江古城的邂逅是在薄暮时分,沐浴着夕阳的余晖走进古城,仿佛有精灵轻拉你的衣袂,一不小心就会抖落一个故事,惊醒一段传奇。
②从城门走进四方街,那些通往小街的路口都在向你招摇,诱惑着你不知从哪条路起步。但担心是多余的,随便选一个路口进入,都不会迷失方向。因为丽江的水是有灵性的,她完全充当了导游角色,潺潺地为你导航,水的方向就是人想要去的方向。
③踏着斑驳的略有些倾斜的石板铺就的老街,路边小桥下的流水和着脚步的节拍轻吟浅唱。沿街的小商品、各式饰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尤其是那些散发着浓郁民族气息的佛像、铜锅、藏刀、手镯和叮当作响的银饰,任何人都不会拒绝欣赏,会忍不住停下脚步,用异地的民族文化充实自己的行囊。
④而我则是在一幅幅纳西手艺人的字画中渐渐迷失了方向,模糊了时空概念的。浏览小街图文并茂的纳西版画、烫画、木刻画的同时,我被一家名叫“纳艺人”的刻印店所吸引。这个尚显拥挤的店铺里,摆满了款式各异、大小不一的石头家族,应游人所需把名字或经典妙词、感悟小语刻在石头上,随你到天涯海角。我把自己的名字写给了纳西艺人,并让他写出纳西文字后予以图解。他写的“富”字是一口精致的小锅,锅内有米粒,还冒着热气,意寓不愁吃喝,表示富裕;而“遐”字则是一个意象的脑袋在思考,青烟缭绕表示思索后而又浮想联翩。刻印仅用了一会儿,我却在小店驻足了一小时之久。而后,我又让艺人刻下了另一方“珍爱一生”的石印,纳西的象形文字让我看懂了所谓的“爱”字是手掌里放上一个眼睛。是啊,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把眼睛呵护在手心,足以说明爱之情深了。我把这些精荚的石刻小心包好,揣在怀里,仿佛拥有了一个永久的秘密。
⑤望着如此丰富而生动的纳西文字,品味着素朴的东巴文化,我陷入了沉思,不经意间远离了人群,就暂且把自己弄丢一回吧。一个人在陌生的古城,沧海桑田的老街中丢失了也不必在意,太阳升起的时候自然知道自己来自何方。赏心悦目中,我的眼神中尽是千姿百态、袅娜起舞的纳西象形文字,它们或倚或靠,或独自成体,无不将大自然的草木花石、高山湖泊、日月星辰、浮云流水融入纳西的东巴文化中。想象自己若生在纳西家族也是多么幸运的事情,不必工工整整书写一笔一画的汉字。纳西文字的每一个字都可以随想象派生出许多更形象的“字态”,甚至扯一片绿叶就可以表达爱情,剪一缕清风就可以风花雪月,掬一捧溪水就可以洗涤灵魂……
⑥在纳西文字的无限倘佯和贪婪对眸中,我似乎幻化为带翅羽的文字,穿越时空,在远古飞翔:纳西文字的笔画是粗犷的,犹如纳西人的豪放性格;纳西文字的姿态是柔美的,一如纳西人丰满而细腻的情感;纳西人是热情好客的,无论你行走到哪条街,哪个店铺,迎面而来的都是淳朴的笑脸。丽江古城处处弥散着淡淡的温馨的气息,在古街信步,恍若回到了深情依恋的家园。
⑦渐行渐远时,接到了友人短信,告知在“酒吧一条街”等我。这时方才感到文字真是个好东西,无论你在天地间的哪个角落,只要有文字互通信息,就能将丢失的灵魂轻易打捞上岸。赶到酒吧时,友人已是等侯多时了,大家又走在了—·起,但却不得不与丽江的夜色道别了。走出古街时,许多店铺已放下了木板门,一轮朗月在头顶照着,高跟鞋敲击老街的声音传得很远。我们终将是过客,我们带走了对丽江和纳西文字的一夜深情,但我们也懂得了珍惜,无论行至何处,即使年华老去,也要唱吟过往。
(选自《散文·海外版》2006年第5期)
18.文章开头写丽江的水和老街,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试概述文中所描写的纳西文字有哪些特点?(7分)
19.作者说在纳西文字中“走失”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5分)
20.“只要有文字互通信息,就能将丢失的灵魂轻易打捞上岸。”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和体会吗?请写出来与大家分享。(3分)
18.文章写丽江的水和老街,突出了丽江水的灵性和老街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为下文写纳西文字的魅力张本。
纳西文字的特点:形态素朴;笔画粗犷,姿态柔美;意义丰富,表现生动。
19.①作者不经意间远离了人群;②作者为纳西文字的魅力而沉迷;③丽江古城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和东巴文化的魅力,使作者恍若回到了深情依恋的家园。
20.经历和体会2分,语言表达有意蕴1分。解析:
18.文章写丽江的水和老街,突出了丽江水的灵性和老街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为下文写纳西文字的魅力张本。(占4分)
纳西文字的特点:形态素朴;笔画粗犷,姿态柔美;意义丰富,表现生动。(占3分)
19.①作者不经意间远离了人群;②作者为纳西文字的魅力而沉迷;③丽江古城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和东巴文化的魅力,使作者恍若回到了深情依恋的家园。(第一点1分,第2、3点分各占2分)
20.经历和体会2分,语言表达有意蕴1分。(3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高原与民歌
刘志成①没有葱葱茏茏的山,没有清清澈澈的河,也没有啁啾的鸟呜和自由自在的牧马,只有那荒原,茫茫苍苍,散漫而无度。唯一有生机的是那些点缀在苍凉中零星的枯柳、疏落的人家,还有经年少水的内流河了。
②这就是我的陕北高原,赋予我坚强、痴气、真性情与灵泉涌动的生命厚土。那座座光秃而苦焦的丘梁,那令人心酸眼涩的苦难的生存环境,激起了高原人发自心底的吼喊,那宛若军帐中的巾帼花木兰般美且刚烈的酒曲和荡人心魂的野不溜溜的山曲,构成了陕北人精神的根基和陕北的浩瀚史诗。如果没有这些质朴无华的“音乐文学”,陕北高原浑厚的生命况味就会顿失光色,陕北人在精神田园里的耕耘就会付出更多的眼泪和心血。
③陕北民歌用它们史诗般的思索和记忆,在高亢而又飘逸的乐音中化作高原风,世世代代、年年月月、时时刻刻,搂抱着陕北破碎的山梁,梳理着陕北的沟沟岔岔,把陕北的叹惜与陕北的雄沉,刻在了陕北人的额头和心里。
④但当我又一次走向陕北的山山峁峁,我发现陕北人的苦难在商品经济的炽热气焰中已走向了冷落。历经了太艰难与大悲凉的陕北民歌最自由的飘弋和最响亮的吼唱也同这个世界越来越格格不入。面对现实的物欲横流,它作着最后的挣扎。它当初随苦难滋生,现在也正悲哀无奈地随苦难远去,渐渐荒落。
⑤面对陕北民歌里的爱情和理想风一样的远逝,我在疼痛中作出决定——抢救那些已临消逝的音符。在三年多痴迷的搜集中,那望不到头的山梁,时常令我热泪盈眶地看不够。但是而今疲于捞钱的人群中,还有谁向陕北民歌这朵艺术之花做最后的瞩望和持守呢?
⑥几年后的一个春天,我去了陕北红碱淖湖。我的目光和那静静地躺在毛乌素沙漠怀抱里的幽蓝的湖水,和那湖畔沙梁上鸡蛋清一样嫩的绿相遇的一瞬间,我的灵魂里涌起了一股难言的感动。风中一缕激情悠远的歌声也袅袅飘来,事前毫无准备的我一下子陷入了那种好久找不到的激动:“郎在丘上放牛羊。姐在河边洗表裳。郎望姐,姐望郎,牛羊跑上打麦场,搓板打在脸盆上。”歌声是沙丘中植树造林的人唱的,在明净的天底下,显得那样地悠远,明快,那样地深情、激越。我的心波动在歌声里,眼前的湖水也在宁静中悠然颠动起来。
⑦我一下子拨开了一直困扰着我的陕北民歌在历史与现实里的迷雾:在陕北的民族交融中,在陕北的驻军移民中,为了生存的陕北人,贪婪的眼睛对准了这块远古时期曾是 “气候温和湿润、森林茂密、河流湖泊星罗棋布”的土地,肆意盲目地伐林、开荒。在远古疼痛的信息里,山荒秃了,河流干涸了,气候也干燥少雨了。恶劣的环境渗进了陕北民歌的骨骼,它凝重、悲怆、荒凉的基因,从此在压抑、贫困的陕北人心头扎下了根,顺着时间的甬道,在陕北人的悲欢离合里蔓延、荡漾了下来。而今,当陕j匕人挺起腰杆。告别了“苦难”时,陕北的土窑洞逐渐成为历史的经典,搬进了宽畅明亮高楼的他们心情舒畅,流淌着凄美、哀怨、痛楚的陕北民歌随风远逝又有什么奇怪的呢?认识到祖先破坏了生存环境的同时也为自己酿制了充满血色的荒凉人生的陕北后辈们,把一株株树带进了春天,开始营造一个绿色的梦。梦在民歌中飞翔。我们不难想到,当陕北在予息们的手中还原了远古时的林密草茂、水沛土肥时,陕北定会成为世界的一个经济腾飞的窗口,陕北民歌也定会发生质的变化。尽管内容我们猜测不出,但调子准像“江南可采莲”那种走进历史的经典一样明朗起来。
⑧眺望着目力所及的地方,大地与蓝天融汇成绿意茫茫的一片,行走在高原的我,幸福在一束明净辽远的光芒里……
(节选自2007年第2期《散文选刊》,有删改)
【小题1】结合全文,概括高原和民歌的关系。(6分)
【小题2】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①它当初随苦难滋生,现在也正悲哀无奈地随苦难远去,渐渐荒落。
②梦在民歌中飞翔。
【小题3】文章第⑤段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6分)
【小题4】文章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尾段有什么含意?(6分)
高原与民歌
|
②这就是我的陕北高原,赋予我坚强、痴气、真性情与灵泉涌动的生命厚土。那座座光秃而苦焦的丘梁,那令人心酸眼涩的苦难的生存环境,激起了高原人发自心底的吼喊,那宛若军帐中的巾帼花木兰般美且刚烈的酒曲和荡人心魂的野不溜溜的山曲,构成了陕北人精神的根基和陕北的浩瀚史诗。如果没有这些质朴无华的“音乐文学”,陕北高原浑厚的生命况味就会顿失光色,陕北人在精神田园里的耕耘就会付出更多的眼泪和心血。
③陕北民歌用它们史诗般的思索和记忆,在高亢而又飘逸的乐音中化作高原风,世世代代、年年月月、时时刻刻,搂抱着陕北破碎的山梁,梳理着陕北的沟沟岔岔,把陕北的叹惜与陕北的雄沉,刻在了陕北人的额头和心里。
④但当我又一次走向陕北的山山峁峁,我发现陕北人的苦难在商品经济的炽热气焰中已走向了冷落。历经了太艰难与大悲凉的陕北民歌最自由的飘弋和最响亮的吼唱也同这个世界越来越格格不入。面对现实的物欲横流,它作着最后的挣扎。它当初随苦难滋生,现在也正悲哀无奈地随苦难远去,渐渐荒落。
⑤面对陕北民歌里的爱情和理想风一样的远逝,我在疼痛中作出决定——抢救那些已临消逝的音符。在三年多痴迷的搜集中,那望不到头的山梁,时常令我热泪盈眶地看不够。但是而今疲于捞钱的人群中,还有谁向陕北民歌这朵艺术之花做最后的瞩望和持守呢?
⑥几年后的一个春天,我去了陕北红碱淖湖。我的目光和那静静地躺在毛乌素沙漠怀抱里的幽蓝的湖水,和那湖畔沙梁上鸡蛋清一样嫩的绿相遇的一瞬间,我的灵魂里涌起了一股难言的感动。风中一缕激情悠远的歌声也袅袅飘来,事前毫无准备的我一下子陷入了那种好久找不到的激动:“郎在丘上放牛羊。姐在河边洗表裳。郎望姐,姐望郎,牛羊跑上打麦场,搓板打在脸盆上。”歌声是沙丘中植树造林的人唱的,在明净的天底下,显得那样地悠远,明快,那样地深情、激越。我的心波动在歌声里,眼前的湖水也在宁静中悠然颠动起来。
⑦我一下子拨开了一直困扰着我的陕北民歌在历史与现实里的迷雾:在陕北的民族交融中,在陕北的驻军移民中,为了生存的陕北人,贪婪的眼睛对准了这块远古时期曾是 “气候温和湿润、森林茂密、河流湖泊星罗棋布”的土地,肆意盲目地伐林、开荒。在远古疼痛的信息里,山荒秃了,河流干涸了,气候也干燥少雨了。恶劣的环境渗进了陕北民歌的骨骼,它凝重、悲怆、荒凉的基因,从此在压抑、贫困的陕北人心头扎下了根,顺着时间的甬道,在陕北人的悲欢离合里蔓延、荡漾了下来。而今,当陕j匕人挺起腰杆。告别了“苦难”时,陕北的土窑洞逐渐成为历史的经典,搬进了宽畅明亮高楼的他们心情舒畅,流淌着凄美、哀怨、痛楚的陕北民歌随风远逝又有什么奇怪的呢?认识到祖先破坏了生存环境的同时也为自己酿制了充满血色的荒凉人生的陕北后辈们,把一株株树带进了春天,开始营造一个绿色的梦。梦在民歌中飞翔。我们不难想到,当陕北在予息们的手中还原了远古时的林密草茂、水沛土肥时,陕北定会成为世界的一个经济腾飞的窗口,陕北民歌也定会发生质的变化。尽管内容我们猜测不出,但调子准像“江南可采莲”那种走进历史的经典一样明朗起来。
⑧眺望着目力所及的地方,大地与蓝天融汇成绿意茫茫的一片,行走在高原的我,幸福在一束明净辽远的光芒里……
(节选自2007年第2期《散文选刊》,有删改)
【小题1】结合全文,概括高原和民歌的关系。(6分)
【小题2】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①它当初随苦难滋生,现在也正悲哀无奈地随苦难远去,渐渐荒落。
②梦在民歌中飞翔。
【小题3】文章第⑤段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6分)
【小题4】文章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尾段有什么含意?(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