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所示为小孙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她将一块茶色透明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并保持玻璃板与直尺垂直.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和调整.
(1)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 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 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 .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
(4)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5)某次实验时,小王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断其原因是 .
【答案】(1)蜡烛B;像的位置;(2)重合;相等;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3)不能;(4)B;(5)玻璃板未与桌面垂直
【解析】
试题分析:(1)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同时能看到成像物体的像和镜后与像对比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填写此题.
(3)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实像能用光屏承接到,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到.
(4)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
(5)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否则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会与前面蜡烛成的像完全重合.
解:(1)实验过程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既能看到蜡烛A的像,也能看到代替蜡烛A的蜡烛B,当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时,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
(2)实验操作中,应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使其与A的像重合,借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同时,通过直尺的测量还可以得出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3)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
(4)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采取B操作.
(5)像与物是关于镜子对称的,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成的像就偏高或偏低,后面的蜡烛是摆在桌面上的,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故答案为:(1)蜡烛B;像的位置;(2)重合;相等;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3)不能;(4)B;(5)玻璃板未与桌面垂直.
【题目】
(1)如图1所示,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存在的错误之处是 .此实验除了实验装置图中画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
(2)实验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2所示为 ℃,水沸腾时的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导致该现象的原因是: ,但
最终水还是停止了沸腾,这一现象说明: .
(3)小明同学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研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时间t/min | 0 | 5 | 10 | 15 | 25 | 35 | 45 | 55 | 65 |
温度t/℃ | 100 | 71 | 55 | 45 | 35 | 28 | 24 | 22 | 22 |
请在坐标图3中通过描点画出上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观察曲线,小明发现:水在冷却时温度降低的规律是: ;如果有一天你要急于喝一杯奶茶,可以有两种方法供你选择:
①先将滚烫的热茶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
②先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滚烫的热茶中,然后冷却5min.你认为方法 的冷却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