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有密度为4g/cm3的甲物质100g和密度为2g/cm3的乙物质100g,取等体积甲物质和乙物质进行混合,假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保持不变,最多可以混合______g液体,混合液体的密度______。
平面镜成像特点如图
(1)实验时应选_____(较厚/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_____(填“能”或“不能”)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理由是_____;要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最好选择在_____(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_____.一位同学在实验中棋子A的像无法与B重合,原因是_____.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_____(前/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
(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上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
常用机器人潜入水下打捞沉船上的物体,(ρ水=1.0×103kg/m3 , g=10N/kg)
(1)某时候机器人在水下用竖直向上的力举着体积为0.03m3、密度为2.5×103kg/m3的实心物体静止不动,该力的大小是多少?
(2)若机器人在水下30m处将该物体匀速竖直向上运至水面需时间150s,物体竖直上升所需要的动力F与物体运动速度v的关系如图所示,求:
①物体上升的速度是多少?
②这个过程动力F对物体做了多少功?
如题5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4.5V,L1、L2是小灯泡,当开关S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5V,忽略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则
A.L2两端的电压为1.5V
B.L1两端的电压为1.5V
C.L1与L2的灯丝电阻之比为2:1
D.通过L1与L2的电流之比为1:2
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步骤如下:
A、将凸透镜拿到室外,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来回移动,使光屏上呈现_______光斑,测得此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B、如图乙,将光具座上点燃蜡烛的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调节在同一高度;
C、当蜡烛放在透镜左侧1倍焦距以内时,此时眼睛应该在透镜的_______(选填“左侧”“右侧”)观察,才能看到正立放大的像。当蜡烛远离透镜(仍在焦点以内)时,像会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D、将蜡烛固定在光具座前,光屏置于凸透镜后,它们的位置如图乙,此时屏向_______移动,可以承接清晰的像。如果火焰的形状如图,则光屏上的所成像是_______(选“A”“B”“C”“D”);
E、若蜡烛高4cm,像高2cm,则此时仅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对调,光屏上会呈现一个_____cm高的像;
F、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______(选填“上”、“下”)移动;
G、小明在实验中,用铁皮把凸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了,则光屏上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蜡烛火焰的像。
现在青少年近视现象非常严重,近视是由于像呈现在视网膜的_____方,应配戴______透镜矫正。
一名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1500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3300m;当他从家出发到书店用时5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二人一起又经过了14min到达学校。求:
(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这位同学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 B. 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 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D. 误差是不遵守测量操作规则引起的
下列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
A. 湿手触摸开关
B. 发现有人触电时,未切断电源,直接用手拉开触电者
C. 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使用三孔插座
D. 随意搬动亮着的台灯或工作中的电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