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进行速度计算的。
(2)测平均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和_____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填“大”或“小”)。
(4)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sAB=_____cm;tBC=_____s;vBC=_____m/s。
(5)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_____,是在做_____运动。
(6)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 vAC 偏_____(选填“大”或“小”)。
【答案】v= 刻度尺 停表 小 40.0 1 0.5 快 变速直线 大
【解析】
(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所以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为v=;
(2)实验中需用的测量工具有:测量路程的工具为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时间的停表;
(3)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些;
(4)斜面上标尺的分度值为1cm,
由图知,上半段的路程sAB=10.00dm﹣6.00dm=4.00dm=40.0cm,
小车下半段的路程运动时间tBC=15:35:23﹣15:35:22=1s,
下半段的路程sBC=6.00dm﹣1.00dm=5.00dm=0.500m,
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BC===0.5m/s;
(5)根据前面的数据和图示可求出vAB=0.2m/s,比较可知,小车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大于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所以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快,是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6)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所以测得的时间t偏小,用公式v=算出的平均速度偏大。
【题目】为了验证光的反射定律,小海同学准备了如图所示的一块平面镜、一块画有法线WN的平整硬纸板(其中F可绕接缝OM转动)、直尺及铅笔。
实验次数 | 入射角 | 反射角 |
1 | 30° | 30° |
2 | 40° | 40° |
3 | 60° | 60° |
(1)实验中硬纸板的作用是_____。
(2)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_____。
(3)将入射光线AO向法线靠近时,看到反射光线OB_____(填“靠近”或“远离”)法线。
(4)将纸板E、F置于同一平面后,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0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光路是_____的。
(5)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O射到0点,若将纸板F向后折,此时在纸板F上看不到反射光,说明_____。
(6)为获得普遍规律,实验中需多次改变入射光线AO与法线MO的夹角进行实验,并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小海测量记录数据后如(b)表所示。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结论: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