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小军同学根据他在电学实验课上获得的实验数据,画出如图所示的图像其中图线表示电阻R1,图线表示电阻R2。根据图像信息可判断

A. R2两端的电压为2V时,电阻R2的阻值为10Ω

B. R1两端的电压为10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1A

C. 当通过R2的电流为0.5A时,它消耗的电功率为2W

D. R1R2并联在电压为4V电路中,电路中总电流为0.9A

【答案】BCD

【解析】

图中横坐标代表电压U、纵坐标代表电流I,①是线段,说明电阻R1是定值电阻,而②的斜率先变大后变小,说明R2随其两端电压的增大而增大;注意那些可以通过观察得出对应数值的十字交汇处的点,并根据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进行计算分析;

A. 根据图像可知,当R2两端的电压为2V时,通过电阻R2的电流大于0.2A,所以此时R2的阻值一定小于10Ω,故A错误

B. 根据图像可知,R1为定值电阻,当R1两端的电压为4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4A,根据欧姆定律变形式,所以当R1两端的电压为10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故B正确;

C. 根据图像可知,当通过R2的电流为0.5A时,它两端电压为4V,则根据P=UI可知它消耗的电功率为P=4V×0.5A=2W,故C正确;

D. R1R2并联在电压为4V电路中,R1R2两端电压均为4V,则根据图像可知,此时通过R1的电流为0.4A,通过R2的电流为0.5A,所以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可知:电路中总电流为0.9A,故D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磁悬浮列车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靠磁悬浮力(即磁的吸力和排斥力)来推动的列车,如图所示。由于其轨道的磁力使之悬浮在空中,行走时不需接触地面,因此只有空气的阻力。在T形导轨的上方和伸臂部分下方分别设反作用板和感应钢板,控制电磁铁的电流,使电磁铁和导轨间保持10—15毫米的间隙,并使导轨钢板的排斥力与车辆的重力平衡,从而使车体悬浮于车道的导轨面上运行。

磁悬浮技术的研究源于德国,早在1922年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就提出了电磁悬浮原理,并于1934年申请了磁悬浮列车的专利。1970年以后,随着世界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为提高交通运输能力以适应其经济发展的需要,德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相继开始筹划进行磁悬浮运输系统的开发。2009年6月15日,国内首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实用型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在中国北车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下线后完成列车调试,这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中低速磁悬浮列车产业化的制造能力。

磁悬浮列车主要由悬浮系统、推进系统和导向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1悬浮系统的设计,可以分为两个方向,分别是德国所采用的常导型和日本所采用的超导型。从悬浮技术上讲就是电磁悬浮系统(EMS)和电力悬浮系统(EDS)。

EMS是一种吸力悬浮系统,是结合磁悬浮列车在机车上的电磁铁和导轨上的铁磁轨道相互排斥产生悬浮。常导磁悬浮列车工作时,首先调整车辆下部的悬浮和导向电磁铁的电磁排斥力,与地面轨道两侧的绕组发生磁铁反作用把列车浮起。在车辆下部的导向电磁铁与轨道磁铁的反作用下,使车轮与轨道保持一定的侧向距离,实现轮轨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无接触支撑和无接触导向。车辆与行车轨道之间的悬浮间隙为10毫米,是通过一套高精度电子调整系统得以保证的。此外由于悬浮和导向实际上与列车运行速度无关,所以即使在停车状态下列车仍然可以进入悬浮状态。

EDS把磁铁使用在运动的机车上以在导轨上产生电流。由于机车和导轨的缝隙减少时电磁斥力会增大,从而产生的电磁斥力提供了稳定的机车的支撑和导向。然而机车必须安装类似车轮一样的装置对机车在“起飞”和“着陆”时进行有效支撑,这是因为EDS在机车速度低于大约25英里/小时无法保证悬浮。

2推进系统。磁悬浮列车的驱动运用同步直线电动机的原理。车辆下部支撑电磁铁线圈的作用就像是同步直线电动机的励磁线圈,地面轨道内侧的三相移动磁场驱动绕组起到电枢的作用,它就像同步直线电动机的长定子绕组。从而在悬浮状态下,列车可以完全实现非接触的牵引和制动。

3导向系统。导向系统是一种测向力来保证悬浮的机车能够沿着导轨的方向运动。必要的推力与悬浮力相类似,也可以分为引力和斥力。在机车底板上的同一块电磁铁可以同时为导向系统和悬浮系统提供动力。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磁悬浮列车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能否提出磁悬浮列车的不足或缺点有什么吗?请写出你的观点。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