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如图所示的热现象中,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A. 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
B. 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
C. 冬天河水结“冰”
D. 厨房蒸笼旁的“白汽”
在某一温度下,两个电路元件A和B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由图象可知,元件A的电阻为 Ω,将A和B并联后接在电压为2.0V的电源两端,则通过A和B的总电流是 A.
如图所示的测量仪器读数正确的是( )
A. B. C. D.
(题文)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 )
A. 固、液、气 B. 气、液、固 C. 气、固、液 D. 液、固、气
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 “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 “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 “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阅读下列三篇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B.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和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
C.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波,频率低于20Hz,当声波的频率在2﹣10Hz时,人会产生恐惧、恶心、头晕等症状,其中5Hz的声波对人危害最大,这是因为此时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的频率极为相似,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使人丧生.
(1)请你将上面短文A、B 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___; ②___.
(2)短文C中的“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___.
(3)从短文C 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在___左右.
(4)综合上面的短文,请你写出声波的一个利用:___.
城市噪声来源有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生活环境噪声.控制措施有将噪声严重的工厂迁出市区;对噪声大的机器安装消音器并限制使用,未安装消音设备的机车不得驶入市区;在市内规划安静小区,不安装高音喇叭,车辆尽量少鸣喇叭等;积极搞好城市绿化植树,宜用多孔建筑材料,加强隔音.例如城市高架快速干道系统——上海市内环线上,采用质量轻、强度高、隔音性能好且耐腐蚀的先进建材——聚碳酸酯板作为隔音材料,能尽可能降低高架干道上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污染.此外,在市区有关地段如闹市区等处设立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以加强对噪声的控制.同时加强每个公民控制噪声的环保意识,不制造噪声并增强自我健康保护.
请回答:
(1)噪声是指发声体做 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由材料知减弱噪声的方法是:在 处减弱,在 过程中减弱;在 处减弱.
(3)在教室里上课,室外常有噪声干扰,请你至少提出三种减小噪声干扰的方法.
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提出问题:观察下图,结合生活实际,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液体的蒸发快慢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a.液体表面的大小;b.液体_______的高低;c.液体的_______快慢。
(3)进行实验.收集证据(针对猜想a)
取两块相同的玻璃板。
在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酒精,使两滴酒精表面大小明显不同,如图所示。
保持酒精的温度和酒精 _______相同。
若干时间后,两玻璃板上剩下的酒精明显不同。
(4)分析与结论
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的大小 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5)本实验采用了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是______法。
买瓷碗时,人们常会敲一敲碗,通过声音就能判断瓷碗是否破损,其主要依据是敲好碗和破损碗的:( )
A. 音调不同 B. 音色不同 C. 响度不同 D. 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