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07?济南)小华观察到从课桌上滑落的橡皮和纸片等下落到地面的时间不同,“物体在空气中由静止开始下落,落到地面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华猜想可能与物体在下落方向上和空气接触面积的大小、物体下落的高度及物体的质量有关.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小华设计制作了两个纸锥.如图所示,在一张复印纸上取下一个 圆,围成一个圆锥,交界处用胶水粘牢,制成一个大纸锥A,将复印纸剩余的部分揉成纸团C;取同一规格的一张复印纸,按同样的方法制成一个小纸锥B,剩余的部分揉成纸团D.在完成了两个纸锥及纸团的制作后,小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纸锥 下落高度h/m 纸锥内的纸团情况 下落时间t/s
1 A 8.32 纸团C放入 6.2
2 A 5.55 纸团C放入 4.5
3 B 5.55 纸团D放入 2.0
4 B 5.55 纸团未放入 3.1
(1)在小华的实验探究中,所需的器材除了复印纸、胶水、皮卷尺、量角器、圆规外,还必需要用到的一个器材是
秒表
秒表

(2)比较表中序号为
2
2
3
3
的两组数据可知,纸锥下落的时间与纸锥在下落方向上和空气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3)比较表中序号为3、4的两组数据可知,纸锥下落的时间与
质量
质量
有关.
(4)实验中小华在学校教学楼大厅内释放纸锥,这样就避免了风的影响;另外他还尽可能地提高释放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增大下落时间,便于时间的测量,减小误差
增大下落时间,便于时间的测量,减小误差
分析:(1)要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可以用刻度尺测出通过的距离、利用秒表测出运动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它们速度的大小,在进行比较.
(2)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要探究纸锥下落的时间与纸锥在下落方向上和空气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时,应控制其他两个因素不变.
(3)比较表中序号为3、4的两组数据中相同的量和不同的量,根据控制变量法得出结论.
(4)如果下落的高度过低,会使测量出的时间误差较大,且不便于测量.
解答:解:(1)实验中,用刻度尺测出通过的距离、秒表测出运动的时间,根据v=
s
t
求出它们速度的大小来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2)物体落到地面的时间可能与物体在下落方向上和空气接触面积的大小、物体下落的高度及物体的质量有关;
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要探究纸锥下落的时间与纸锥在下落方向上和空气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应控制物体下落的高度及物体的质量不变,数据中2、3符合.
(3)由3、4的两组数据可知,它们的纸锥下落的高度、空气接触面积的大小相同,纸锥的质量不同,下落的时间不同,故可得结论:纸锥下落的时间与质量有关.
(4)尽可能地提高释放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大下落时间,便于时间的测量,减小误差.
故答案为:(1)秒表;
(2)2、3;
(3)物体的质量;
(4)增大下落时间,便于时间的测量,减小误差.
点评:对于此类实际问题,要结合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解答,知道应该控制哪些因素不变,改变哪些因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