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船 | B、山 | C、流水 | D、河岸 |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先确定一个作为标准的参照物,分析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分析题意可知,题中的研究对象是“山”,它的运动状态是“向船尾跑去了”,即山在“运动”.
A、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故A是正确的;
B、若以山本身为参照物,那它只能是静止的,而且一般是不能选研究对象为参照物,故B错;
C、以流水为参照物,虽然山与流水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但无法直观地说明“山向船尾跑去”,故C错;
D、以河岸为参照物,山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不动的,故D错.
故选A.
A、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故A是正确的;
B、若以山本身为参照物,那它只能是静止的,而且一般是不能选研究对象为参照物,故B错;
C、以流水为参照物,虽然山与流水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但无法直观地说明“山向船尾跑去”,故C错;
D、以河岸为参照物,山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不动的,故D错.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小强同学对与人有关的物理量很关注,并进行了估测,以下估测中合理的是( )
A、手指甲的宽度约为0.0012m | B、正常人的质量为120kg | C、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8.8℃ | D、长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4m/s |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测量铅笔的长度可以选用毫米刻度尺 | 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 C、使用测电笔时要用手接触笔尾金属体 | D、弹簧测力计只能测量竖直方向上力的大小 |
“神舟”飞船在太空中高速飞行,而坐在其中的航天员认为自己是静止的.这是因为,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飞船 | B、地球 | C、月亮 | D、太阳 |
星期天,小雨去逛商场,在她乘坐观光电梯的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梯匀速上升时,以地面上的树为参照物,小雨是静止的 | B、电梯匀速下降时,以电梯为参照物,小雨是运动的 | C、电梯匀速上升时,电梯对小雨的支持力大于她自身的重力 | D、电梯匀速下降时,电梯对小雨的支持力等于她自身的重力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择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 B、百米赛跑中,运动员全程的运动状态是匀速直线运动 | C、人们用来传播电视节目的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 D、轿车以30km/h的速度通过某一弯道的过程中,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
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甲车内一人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一人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如果以大地为参照物,上述观察说明( )
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 | 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 D、甲乙两车以相同速度都向东运动 |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许多优美的诗词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列诗词与对应的物理知识有误的一项是( )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 B、“花气袭人知骤暖”--分子热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 | C、“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看到水中游鱼细石是光的直线传播 |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满树雪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
下列估测值最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 | B、举起两只鸡蛋的力大约是10N | C、初中生的体重约为500N | D、正常人平静时心脏每分钟跳动约70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