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常用豆浆机的构造、铭牌如图所示,制作过程是先在杯中加入清水,用小量杯取适量干豆倒入,接上电源,选择“全豆”程序,按下“开始”键,豆浆机开始工作.很快可以看到加热管上有小气泡产生,一会儿电动机带动打浆刀迅速旋转搅拌了几次,又过了一会儿,发现沉在杯底的黄豆慢慢上浮了.一段时间后,水开始沸腾起来,打浆刀在电动机的驱动下高速旋转,就是这样电加热管和电动机间断式的工作着…,大约20分钟后,几杯鲜豆浆制作完成了.
产品名称 | 全自动家用豆浆机 |
颜色 | 橘黄色 |
型号 | JYDZ-29 |
额定电压 | 220V-50HZ |
电机额定功率 | 180W |
加热管额定功率 | 750W |
容量 | 1000-1200ml |
(1)机座底部安装有三个小橡皮碗,相当于“吸盘”可以防止豆浆机在打浆时位置发生移动,“吸盘”是利用________起固定作用的.
(2)制作时为什么黄豆会上浮呢?其原因是________.
(3)豆浆机的机头主要由一个加热管(电热丝)和一个电动机带动的打浆刀构成,由制作豆浆机的过程可知,豆浆机中的电动机和电加热管的连接方式是________.
(4)豆浆机铭牌上的部分参数如上表,豆浆机在额定电压下打浆时,通过电动机的电流是多大?
(5)已知干黄豆的密度为1.2×103kg/m3,加入60g干黄豆,应加多少g清水后可达杯容量的上限值1200ml?
(6)大豆和清水的初温是20℃,如果加入60g干黄豆后再加水1.065kg,豆浆机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当加热管加热的总时间为10min时,豆浆沸腾,测其温度为100℃,豆浆的比热容大约为4.0×103J/(kg?℃).求豆浆机加热管的加热效率是多少?(设大豆与清水混合后的比热容与豆浆的比热容相近)
(7)豆浆打好后,带眼镜的小星打开豆浆机,往里一看,镜片却变模糊了,请你解释其中的原因.
解:(1)“吸盘”是利用大气压起固定作用的;
(2)黄豆吸水后体积变大,排开的水增多,浮力大于重力,所以上浮;
(3)因为电动机和电加热管可以单独工作,所以它们是并联的;
(4)根据P=UI可得:
豆浆机在额定电压下打浆时电动机的电流I==≈0.82A;
(5)根据ρ=可得:
60g干黄豆的体积为V豆===50cm3,
容器的体积V=1200ml=1200cm3,
加水体积为V水=V-V豆=1200cm3-50cm3=1150cm3,
应加水的质量m=ρV=1.0×103kg/m3×1.15×10-3m3=1.15kg=1150g;
(6)豆浆质量为M=1.065kg+0.06kg=1.125kg,
豆浆吸收的热量:
Q吸=cm(t-t0)=4.0×103J/(kg?℃)×1.125kg×(100℃-20℃)=3.6×105J,
消耗的电能:
W加热=Pt=750W×10×60s=4.5×105J,
豆浆机加热管的加热效率:
η===80%;
(7)豆浆机内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眼镜片液化形成小水滴使眼镜模糊.
答:(1)大气压;
(2)黄豆体积变大,浮力大于重力,所以上浮;
(3)并联;
(4)通过电动机的电流约为0.82A;
(5)应加1150g清水后可达杯容量的上限值1200ml;
(6)求豆浆机加热管的加热效率是80%;
(7)水蒸气遇到冷的眼镜片液化形成小水滴使眼镜片模糊.
分析:(1)当把豆浆机放在平整的桌面上时,把橡皮碗内的空气排出,大气压将皮碗紧紧的压在桌面上,防止豆浆机在打浆时位置发生移动;
(2)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当物体的重力小于受到的浮力时,物体上浮;
(3)因为电热器和电动机接在同一电源上,可以单独工作,互不影响,所以为并联;
(4)由参数表找出电动机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利用P=UI求电动机工作的电流;
(5)先根据密度公式求出黄豆的体积,再求出需加水的体积,最后利用密度公式求出需加水的质量;
(6)先求出豆浆的质量,再根据Q=cm△t求出豆浆吸收的热量,再根据Q=W=Pt求出电加热管放出的总热量,最后根据效率公式求出加热的效率;
(7)镜片变模糊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点评:这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目,通过生活中常用的豆浆机考查了大气压的应用、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电路串并联的判断、电功率的计算、热量的计算、物态变化现象的分析等,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应用具体,虽然难度不大,但综合性强,属于难题,要细心处理!
(2)黄豆吸水后体积变大,排开的水增多,浮力大于重力,所以上浮;
(3)因为电动机和电加热管可以单独工作,所以它们是并联的;
(4)根据P=UI可得:
豆浆机在额定电压下打浆时电动机的电流I==≈0.82A;
(5)根据ρ=可得:
60g干黄豆的体积为V豆===50cm3,
容器的体积V=1200ml=1200cm3,
加水体积为V水=V-V豆=1200cm3-50cm3=1150cm3,
应加水的质量m=ρV=1.0×103kg/m3×1.15×10-3m3=1.15kg=1150g;
(6)豆浆质量为M=1.065kg+0.06kg=1.125kg,
豆浆吸收的热量:
Q吸=cm(t-t0)=4.0×103J/(kg?℃)×1.125kg×(100℃-20℃)=3.6×105J,
消耗的电能:
W加热=Pt=750W×10×60s=4.5×105J,
豆浆机加热管的加热效率:
η===80%;
(7)豆浆机内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眼镜片液化形成小水滴使眼镜模糊.
答:(1)大气压;
(2)黄豆体积变大,浮力大于重力,所以上浮;
(3)并联;
(4)通过电动机的电流约为0.82A;
(5)应加1150g清水后可达杯容量的上限值1200ml;
(6)求豆浆机加热管的加热效率是80%;
(7)水蒸气遇到冷的眼镜片液化形成小水滴使眼镜片模糊.
分析:(1)当把豆浆机放在平整的桌面上时,把橡皮碗内的空气排出,大气压将皮碗紧紧的压在桌面上,防止豆浆机在打浆时位置发生移动;
(2)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当物体的重力小于受到的浮力时,物体上浮;
(3)因为电热器和电动机接在同一电源上,可以单独工作,互不影响,所以为并联;
(4)由参数表找出电动机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利用P=UI求电动机工作的电流;
(5)先根据密度公式求出黄豆的体积,再求出需加水的体积,最后利用密度公式求出需加水的质量;
(6)先求出豆浆的质量,再根据Q=cm△t求出豆浆吸收的热量,再根据Q=W=Pt求出电加热管放出的总热量,最后根据效率公式求出加热的效率;
(7)镜片变模糊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点评:这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目,通过生活中常用的豆浆机考查了大气压的应用、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电路串并联的判断、电功率的计算、热量的计算、物态变化现象的分析等,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应用具体,虽然难度不大,但综合性强,属于难题,要细心处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常用豆浆机的构造、铭牌如图所示,制作过程是先在杯中加入清水,用小量杯取适量干豆倒入,接上电源,选择“全豆”程序,按下“开始”键,豆浆机开始工作.很快可以看到加热管上有小气泡产生,一会儿电动机带动打浆刀迅速旋转搅拌了几次,又过了一会儿,发现沉在杯底的黄豆慢慢上浮了.一段时间后,水开始沸腾起来,打浆刀在电动机的驱动下高速旋转,就是这样电加热管和电动机间断式的工作着…,大约20分钟后,几杯鲜豆浆制作完成了.
请你回答以下一些物理问题:
(1)机座底部安装有三个小橡皮碗,相当于“吸盘”可以防止豆浆机在打浆时位置发生移动,“吸盘”是利用______起固定作用的.
(2)制作时为什么黄豆会上浮呢?其原因是______.
(3)豆浆机的机头主要由一个加热管(电热丝)和一个电动机带动的打浆刀构成,由制作豆浆机的过程可知,豆浆机中的电动机和电加热管的连接方式是______.
(4)豆浆机铭牌上的部分参数如上表,豆浆机在额定电压下打浆时,通过电动机的电流是多大?
(5)已知干黄豆的密度为1.2×103kg/m3,加入60g干黄豆,应加多少g清水后可达杯容量的上限值1200ml?
(6)大豆和清水的初温是20℃,如果加入60g干黄豆后再加水1.065kg,豆浆机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当加热管加热的总时间为10min时,豆浆沸腾,测其温度为100℃,豆浆的比热容大约为4.0×103J/.求豆浆机加热管的加热效率是多少?(设大豆与清水混合后的比热容与豆浆的比热容相近)
(7)豆浆打好后,带眼镜的小星打开豆浆机,往里一看,镜片却变模糊了,请你解释其中的原因.
产品名称 | 全自动家用豆浆机 |
颜色 | 橘黄色 |
型号 | JYDZ-29 |
额定电压 | 220V-50HZ |
电机额定功率 | 180W |
加热管额定功率 | 750W |
容量 | 1000-1200ml |
(1)机座底部安装有三个小橡皮碗,相当于“吸盘”可以防止豆浆机在打浆时位置发生移动,“吸盘”是利用______起固定作用的.
(2)制作时为什么黄豆会上浮呢?其原因是______.
(3)豆浆机的机头主要由一个加热管(电热丝)和一个电动机带动的打浆刀构成,由制作豆浆机的过程可知,豆浆机中的电动机和电加热管的连接方式是______.
(4)豆浆机铭牌上的部分参数如上表,豆浆机在额定电压下打浆时,通过电动机的电流是多大?
(5)已知干黄豆的密度为1.2×103kg/m3,加入60g干黄豆,应加多少g清水后可达杯容量的上限值1200ml?
(6)大豆和清水的初温是20℃,如果加入60g干黄豆后再加水1.065kg,豆浆机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当加热管加热的总时间为10min时,豆浆沸腾,测其温度为100℃,豆浆的比热容大约为4.0×103J/.求豆浆机加热管的加热效率是多少?(设大豆与清水混合后的比热容与豆浆的比热容相近)
(7)豆浆打好后,带眼镜的小星打开豆浆机,往里一看,镜片却变模糊了,请你解释其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