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张华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 (选填“不变”或“可以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应首先调节蜡烛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并且三者 (选填“在同一高度”或“不在同一高度”).
(2)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20cm刻度线左边,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 像; 利用此原理制成的(选填“照相机”或“放大镜”).
(3)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35cm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 像;
(4)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30cm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 像;
(5)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远处的物体在人眼的视网膜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如果中学生不会正确的利用眼睛,会近视,远处的物体成像会落在视网膜前,为了矫正视力,眼睛近视的人应该佩戴利用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制成的眼睛.
(1)实验前应首先调节蜡烛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并且三者
(2)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20cm刻度线左边,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
(3)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35cm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
(4)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30cm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
(5)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
分析:(1)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应大致在同一高度处;
(2)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
(3)而物距介于二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时,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4)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5)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远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一些,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2)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
(3)而物距介于二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时,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4)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5)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远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一些,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解答:解: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改变蜡烛和光屏的位置;
(1)实验前,必须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处,这样烛焰的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心;
(2)因焦距为10cm,当蜡烛位于20cm刻度线左边时,物距大于30cm,大于二倍焦距,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是照相机;
(3)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35cm处,物距为15cm,物体在二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4)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30cm处,物距为20cm,物体在二倍焦距处,所成的像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5)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远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为了矫正视力,眼睛近视的人应该佩戴利用凹透镜使光线发散一些,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故答案为:不变;(1)在同一高度;(2)倒立、缩小的实;照相机;(3)倒立、放大的实;(4)倒立、等大实;(5)凸透镜;凹透镜.
(1)实验前,必须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处,这样烛焰的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心;
(2)因焦距为10cm,当蜡烛位于20cm刻度线左边时,物距大于30cm,大于二倍焦距,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是照相机;
(3)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35cm处,物距为15cm,物体在二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4)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30cm处,物距为20cm,物体在二倍焦距处,所成的像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5)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远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为了矫正视力,眼睛近视的人应该佩戴利用凹透镜使光线发散一些,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故答案为:不变;(1)在同一高度;(2)倒立、缩小的实;照相机;(3)倒立、放大的实;(4)倒立、等大实;(5)凸透镜;凹透镜.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物距的大小与成像性质的关联,同时考查了近视眼的原理及矫正措施,基础性题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