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重为8N的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浸没到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的水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已知容器底面积为100cm2。(g=10 N/kg)求:
(1)物体受到的浮力;
(2)物体的密度;
(3)物体浸没水中后(未沉底),容器对水平桌面增大的压强。
【答案】(1)2N (2) (3)200Pa
【解析】
(1)由图知,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
物体受到的浮力:
;
(2)由G=mg得物体的质量:
,
由得排开水的体积:
,
因为物体浸没在水中,所以物体的体积:
,
则物体密度为:
;
(3) 物体浸没水中后(未沉底),则容器对水平桌面增大的压力等于物体重力减去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即:
,
根据,可得容器对水平桌面增大的压强:
。
答:(1)物体受到的浮力为2N;
(2)物体的密度为;
(3)物体浸没水中后(未沉底),容器对水平桌面增大的压强为200Pa。
【题目】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车祸原因之一:超速!为了减少交通事故,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道路的限速监控。目前,限速监控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定点测速” (如图甲):是指在道路上的一个固定位置布设监控点,测出汽车经过该监控点时的行驶速度,比较该行驶速度与限速标准判断是否超速,若行驶速度超过限定速度,将实时抓拍,作为处罚的证据;另一种是“区间测速”(如图乙):是指在同一路程上布设两个相邻的监控点,根据车辆通过前后两个监控点的时间来计算车辆在该路段上的平均行驶速度,并依据该路段上的限速标准判定车辆是否超速。
为了安全,汽车在行驶途中,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驾驶员从发现某一异常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反应时间”里(设同一人,不同速度下的“反应时间”是相同的),汽车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反应距离);而从开始制动到汽车完全停止,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制动距离)。据公安部门统计,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停车距离越长,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如图所示:
下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原行驶速度v/kmh-1 | 反应距离s1/m | 制动距离s2/m |
54 | 15 | 20 |
72 | 20 | 34 |
108 | 30 | 54 |
(1)图甲中小汽车的挡风玻璃是倾斜的,主要是为了防止车内物体经过玻璃成的______(选填“虚”或“实”)像对司机的干扰。冬季,车窗玻璃有时会变模糊,是因为车______(内/外)的水蒸气会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雾附着在玻璃上,这个过程______(吸收/放出)热量。
(2)小汽车进入测速段后,乘客发现测速提示牌往后退,他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监控拍照装置所用镜头是一个______(凸/凹)透镜,成的是______(放大/缩小)的像。
(3) 图乙中若监控点A、B相距25km,小汽车经过A、B监测点的速度分别为100km/h、115km/h,若采用“定点测速”,该轿车在通过监测点A时______(会/不会)被判超速。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是否被认定超速的理解正确的是(______)
A.汽车经过前一个监控点时速度未超过限定值,所以没有超速。
B.汽车经过后一个监控点时速度未超过限定值,所以没有超速。
C.汽车经过前后两个监控点时速度均没有超过限定值,所以没有超速。
D.汽车经过两个监控点之间的路段的平均速度超过限定值,所以超速了。
(4)从表中可知该司机的反应时间是______s,______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请在图中画出从司机看到情况开始计时,到汽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运动的v-t大致图象。(不需要准确描点)
(_________)
(5)驾驶员的一些不良行为如:酒后驾驶、疲劳驾驶、开车打手机等,也会使司机反应时间变长,导致______ (选填“反应距离”或“制动距离”)变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