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班同学对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进行了探究.小明按如图所示电路连接电路;
(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________.连接完各元件,闭合开关后,小明观察到灯泡 比灯泡
要亮一点,从而得出:“串联电路中,越靠近电源正极灯泡越亮”的结论,为验证小明的观点是否正确,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在虚框中画出该实验所用的电路图________;
(2)小明在图中的A点串联接入一个电流表,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小华同学对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进行了探究,如图乙所示,分别测出了A、B、C的电流 、
、
,并将数据填入到下表中,为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接下来应该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后,再进行实验;
A. 改变开关位置 B. 更换规格不同的灯泡 C. 将灯泡 、
的位置互换
(4)实验中将电流表正负极分别接入图乙的A、B两点时,闭合开关后,则灯 ________、
________.(选填,“会发光”、“不会发光”)
【答案】断开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B会发光会发光
【解析】
解答:
(1)为保护电路,在连接电路时,必须断开开关;小明认为“串联电路中,越靠近电源正极灯泡越亮”,我们可以交换一下这两个灯的位置,让电流先经过灯L1,后经过灯L2,观察两个灯泡的亮度情况,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如果泡L1比灯泡L2要亮一点,则小明的观点正确,如果泡L2比灯泡L1要亮一点,小明的观点错误;(2)由图丙所示电流表可知,电流表指针反向偏转,这是由于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造成的;(3)测出一组实验数据后,为得出普遍结论,应更换不同规格灯泡、或改变电源电压进行多次实验,测出多组实验数据,B正确,故选B;(4)将电流表正负接线柱分别接入图丁的A. B两点时,即电流表与导线并联,导线将电流表短路,电流表起不到作用,电路仍与原电路是等效的,所以,闭合开关后,则灯L1会发光、L2会发光。
【题目】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下面的现象:
现象一:如图甲所示,将两个相同的鸡蛋先后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鸡蛋P落到地板上,摔烂了;而鸡蛋Q落到一块海绵上,完好无损.此现象说明鸡蛋撞击_______地板/海绵)时受到的撞击力较小.
现象二:如图乙中a所示,一根细线拴着一个钩码,把钩码拿到一定高度,然后释放,钩码能把细线拉断:如图乙中b所示,如果在细线上端拴一段橡皮筋,再从同样的高度释放该重物,细线就不会被拉断.此现象说明细线中的拉力是图______(a/b)中的较小.这就是典型的“软着陆”或“缓冲”现象,这种现象背后的物理原因是什么呢?
(1)①现象一中,鸡蛋P从接触地板到摔烂的时间为t1,鸡蛋Q从接触海绵到抵达最低点的时间为t2,则t1______t2 (</=/>).
②现象二:图a中,细线从刚好拉直到它断开的时间为t3;图b中,细线从刚好拉直到物体下落到最低点的时间为t4,则t3______t4(</=/>).
(2)综上分析,导致上述现象中两个力变小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探究这种现象,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先后三次让同一个同学骑同一辆自行车,从斜坡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每次到达坡底进入同一水路面时用大小不同的力捏刹车,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 捏刹车的用力情况 | 在水平面上滑行时间 |
1 | 较小的力 | 40s |
2 | 较大的力 | 17s |
3 | 更大的力 | 4s |
由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质量和速度相同的情况下,要使物体停下来作用___________越长,作用力越____________.
(4)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请你判断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缓冲知识的是__________.
A.自行车坐垫上装减震弹簧
B.跳远时跳到沙坑里
C.装修时用橡胶锤敲打地砖而不用铁锤
D.用撬棒撬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