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20世纪60年代,为控制疟疾疫情,屠呦呦尝试用加热青蒿的水溶液使其沸腾,去除水分以提取药物,但效果并不理想.因为高温破坏了青蒿中的有效成分.对此,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用微火加热使水溶液慢慢沸腾
B. 用旺火加热水溶液缩短沸腾的时间
C. 用低沸点溶剂进行实验
D. 用高沸点溶剂进行实验
【答案】C
【解析】解:A、如果不降低气压,即使用微火加热,水的温度仍为100℃,并不能降温,方法不可行.
B、如果不降低气压,即使缩短加热沸腾时间,水的温度仍为100℃,并不能降温,方法不可行;
C、用低沸点溶剂进行实验,在较低温度下提取药物,青蒿中的有效成分不会被破坏,此方法是可行的;
D、用高沸点溶剂进行实验,温度太高,此方法是不可行的;
故选C.
【题目】
时间/min |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
温度/℃ | … | 95 | 96 | 97 | 98 | 99 | 99 | 99 | 99 | 99 | 99 | … |
(1)某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乙中A、B所示,则 (填字母符号)是水沸腾前的情况;B图中气泡变小的主要原因是 .
(2)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此时水的沸腾的温度为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
(3)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题目】李明同学根据课本的学习,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
(1)请在图1中作出蜡烛AB的像A′B′.
(2)李明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
像的高度h/cm | 1.0 | 2.0 | 3.0 | 4.0 | 5.0 |
像到小孔的距离s/cm | 2.0 | 4.0 | 6.0 | 8.0 | 10.0 |
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2的坐标中画出h与s的关系图象
(3)从图象中可以看出s与h的关系为: .
【题目】小明、小红和小亮在做“探究影响导体的电阻大小因素”实验时,做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三: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实验室提供了4根电阻丝,其规格、材料如下表所示
编号 | 材料 | 长度(m) | 横截面积(mm2 | ) |
A | 镍铬合金 | 0.25 | 1.0 | |
B | 镍铬合金 | 0.50 | 1.0 | |
C | 镍铬合金 | 0.25 | 2.0 | |
D | 锰铜合金 | 0.25 | 1.0 |
(1)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后,在M、N之间分别接上不同导体,通过观察相关现象来比较导体电阻大小,小明、小红和小亮对图中的电路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小明认为:电流表是多余的,观察灯泡的亮度就可以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
小红认为:灯泡是多余的,根据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就可以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
小亮认为:灯泡和电流表同时使用更好,因为灯泡可以保护电路,从而防止烧坏电流表.
你赞同 (选填“小明”、“小红”或“小亮”)的观点.
(2)为了验证猜想二,可依次把M、N跟 (选填“A、B、C、D”)的两端相连,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分析比较这两根电阻丝电阻的大小.
(3)依次把M、N跟电阻丝A、B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电流表的示数不同,分析比较A、B两根电阻丝电阻的大小,可探究电阻跟 的关系,其结论是 .
(4)小丽在探究同样的课题时,手边只有一根电阻丝,那么,她利用这根电阻丝和上述电路,不能够完成猜想 (选填“一”、“二”或“三”)的实验验证.
(5)根据你掌握的电学知识,你认为电阻还与 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