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为( )
A. 3.65cm B. 3.6cm C. 3.65mm D. 0.36dm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关系时,实验室中有甲、乙、丙、丁四种规格的小灯泡:
(一)第一小组从中选取两个并联起来接在相同电源上,探究并联电路中干电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组成如图(1)甲的电路,然后把一个电流表分别接入电路中A、B、C处测量电流,并记录数据。
(1)小李将电流表接在A处,闭合开关,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了测量结果准确,她应该断开开关,__________,重新进行试验。
(2)小张同学测量时,闭合开关,发现指针向“0”刻度的左侧偏转,电流表连接存在的错误是______。
(3)老师收集到几个组的数据如表所示。对于测量数据的相关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第1组数据没有测量误差
B. 分析多组数据是为了减小误差
C. 选用不同规格的灯进行实验,可使结论更具普遍性
(二)第二小组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的关系,小涵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1)根据如图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后,她发现两只灯泡都不亮,且电压表示数为0,若只有L1或L2中的一处发生故障,则故障是_________ (选填“L1开路”、“L1短路”、“L2开路、“L2短路”)。
(2)故障排除后,小涵选用不同的灯泡,完成了三次实验,并记录了数据。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
天气现象中存在许多物态变化过程。“露”的形成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A. 熔化 B. 液化 C. 汽化 D. 升华
小明路过一座大桥时,发现桥面有条宽窄相同的裂缝,他用刻度尺测得裂缝某处宽为7.00cm,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为得到该裂缝的平均宽度,小明应在裂缝的_____(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
阅读《石墨烯》回答问题。
石墨烯
2018年2月25日晚,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文艺演出“北京8分钟”惊艳了全世界,其中蕴涵着大量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制造”,像石墨烯智能发热服、世界上最大却又最轻的熊猫木偶、可以与人共舞的机器人……这些新技术成就了闭幕式上的“北京8分钟”。
石墨烯是目前世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石墨烯只有一个原子那么厚,约0.3纳米,是一张A4纸厚度的十万分之一,头发丝的五十万分之一,硬度比现在最强的钢铁还要强100倍。作为电导体,它有着和铜一样出色的导电性。作为热导体,它比目前任何其他材料的导热效果都好。用石墨烯做成的服饰具有很好的保温、发热效果,像“北京8分钟”中演员们的服装,它是以石墨烯发热膜作为发热载体的保暖理疗服饰,接上USB充电加热,即可成为“要温度不要厚度”的可穿戴材料。
利用石墨烯,科学家能够研发一系列具有特殊性质的新材料。比如,石墨烯晶体管的传输速度远远超过目前的硅晶体管,因此有希望应用于全新超级计算机的研发;石墨烯还可以用于制造触摸屏、发光板,甚至太阳能电池。如果和其他材料混合,石墨烯还可用于制造更耐热、更结实的电导体,从而使新材料更薄、更轻、更富有弹性。可见,石墨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石墨烯有希望应用于全新超级计算机的研发,是因为_____。
(2)石墨烯只有一个原子那么厚,约0.3纳米,由此可判断原子直径的数量级为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10﹣3m B.10﹣6 m C.10﹣10 m D.10﹣15 m
(3)列举出文中提到的石墨烯的一个特点_____,依据该特点,请你猜想一种石墨烯可能的应用_____。
近年来,“纳米”一词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它是长度的度量单位,1nm有多长?假设一根头发的直径是0.05mm,把它径向平均剖成5万根,每根的厚度大约就是一纳米。而纳米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1纳米的材料,强度和硬度大大高于原来的材料,并且有良好的韧性,纳米材料的熔点还会随超细粉直径的减小而降低,例如:金的熔点为1064℃,但10nm的金粉熔点为940℃,5nm的金粉熔点为830℃,因而烧制温度可以大大降低,纳米级的催化剂加入汽油中,还可提高内燃机的效率。
(1)0.05mm=_____nm;
(2)将金属纳米颗粒制成块状金属材料时强度_____一般的金属,金属纳米颗粒的熔点_____同种金属的熔点;(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如图是纳米陶瓷刀、合金钢刀、普通菜刀磨损程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中反映纳米陶瓷刀磨损特点的是曲线_____(选填字母)。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3吨=_______克=_______千克; 150mL=_______L=_______cm3
如图所示,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同一钢球A从斜面最高位置h由静止滚下,则在h位置时钢球A的( )
A. 内能为零 B. 动能最大 C. 重力势能最小 D. 机械能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