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12•临沂)如图甲是晓雯同学探究“一段电路中的电流根电阻的关系”的实验电路图.

(1)根据甲图,用铅笔连线将乙图的实物图连接完整.

(2)实验时,晓雯先将5Ω和10Ω的定值电阻分别接在A、B两点之间,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得到两组实验数据填入了下表;然后她又将A、B两点的电阻更换为15Ω,闭合开关并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直到电压表的示数为 3 V,此时的电流表的指针位于如图丙所示,请将第3次实验电流表的读数填入表格中的相应空格内.

(3)分析晓雯三次试验数据可能得到的结论是: 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

 实验序号

 电压/V

 电阻/Ω

 电流/A

 1

 3

 5

 0.6

2

 3

 10

 0.3

 3

 3 

 15

 0.2 

考点: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1)滑动变阻器下方的接线柱已经接好,所以上方的两个接线柱可以任意接.

(2)因为是研究“一段电路中的电流根电阻的关系”,所以,应当运用控制变量法,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电流表的指针所指示来读数即可.

(3)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知道,三次实验中,电压保持不变时,根据电阻和电流的数据变化得出相应的结论.

解答:

解:(1)只需要把滑动变阻器和定值电阻串联起来即可.电路图如下:

(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电阻为5Ω和10Ω时,电阻两端的电压为3V,将A、B两点的电阻更换为15Ω时,应该让电阻两端的电压(即电压表的示数)保持不变,仍然为3V.

电流表用的量程为0~0.6A,一个大格表示0.2A,分度值为0.02A,电流表的示数为0.2A.

故答案为:3;0.2

(3)根据表中数据,三次实验中,导体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电阻由5Ω→10Ω→15Ω时,相应的电阻中的电流变化为:0.6A→0.3A→0.2A,电阻增大几倍,导体中的电流就会减小到几分之一.即: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故答案为: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的运用,以及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是中考的常见题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如图1所示,2012年的“财富”的象征--有车有房有切糕!切糕密度较大,一小块都很沉,卖价以两(1两=50g)为单位,致使很多人莫名上当受骗.为了测量切糕的密度,同学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按照如图2所示,调节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
C.将切糕用极薄的保鲜膜包好,再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水和切糕的总体积;
D.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E.在天平左右盘各垫上同样大小的纸片,将切糕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请你回答下面问题:
(1)如图甲所示,在使用天平过程中的错误是:
调节天平平衡时,游码没有调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调节天平平衡时,游码没有调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2)改正错误后,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A、B
EDC
EDC

(3)正确称量时,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切糕的质量为
22.8
22.8
g;用量筒测量切糕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切糕的密度是
1.14×103
1.14×103
kg/m3.到此,明白了小切糕,大质量,花钱多的秘密了.
(4)由于切糕具有吸水性,为了防止其吸水,同学们使用了该方案.本次实验测出的密度值比真实值偏大
偏小
偏小
(选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
切糕的体积变大了
切糕的体积变大了

(5)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实验设计能力,老师只给了一个大烧杯、细线、足够的水、保鲜膜、一个弹簧测力计.请你再一次测切糕的密度:
实验步骤:(测得的量用字母表示)
 ①
将切糕用保鲜膜包好,再用细线系好后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量其重力为G
将切糕用保鲜膜包好,再用细线系好后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量其重力为G

 ②
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切糕完全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切糕完全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切糕密度的表达式:
G
G-F
×ρ
G
G-F
×ρ
.(用①②中测得的量及ρ来表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