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如图1是小明同学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1)为了节约能源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写出两种):
减少水的质量
减少水的质量
 ②
提高水的初温
提高水的初温

(2)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记录.
①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98
98
℃.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
A
A
图.
②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有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
98
98
℃.
③水的沸腾特点是
不断吸收热量
不断吸收热量
温度保持不变
温度保持不变

④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
液化
液化
形成的.
(3)小明同学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他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时间/min 0 5 10 15 25 35 45 55 65 75
温度/℃ 98 70 55 45 35 28 24 22 22 22
(4)请在坐标图中通过描点画出上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5)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推知,小明做上述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
22
22
℃左右.
(6)根据描画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知沸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是:
水和环境的温度差越大,水放出热量越快
水和环境的温度差越大,水放出热量越快

(7)如果有一天你要喝一杯奶茶,可以有两种方法供你选择:
①先将滚烫的热茶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
②先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滚烫的热中,然后冷却5min.
你认为方法
的冷却效果好.
分析:(1)从给水开始加热到水沸腾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根据Q=cm△t知,可能是水的质量太大,可能是水的初温太低等等.
(2)①温度计的读数:首先确定零上还是零下,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从小数字读向大数字.
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
②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
③液体沸腾的特点: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④生活中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4)在图象上描绘时间和温度的对应点,然后用光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5)物体和环境温度相同时,就不再发生热传递.通过温度可以判断环境的温度.
(6)由图象判断:水和环境的温度差越大,水放出热量越快.
(7)根据水和环境的温度差越大,水放出热量越快行判断.
解答:解:(1)从给水开始加热到水沸腾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水的质量不变,为了节约能源适当缩短实验时间,根据Q=cm△t 知,可能是水的质量太大,可能是水的初温太低等等.
(2)①零刻度在温度计的下方,液柱远离零刻度,是零上,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是98℃.
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现象A符合水沸腾时的现象.
②有图象可知,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此时水的沸点是98℃.
③水沸腾的特点: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④“白气”是杯中汽化成的水蒸气遇冷的空气液化形成的.
(4)在图象上描出(0,98)(5,70)(10,55)(15,45)(25,35)(35,28)(45,24)(55,22)(65,22)(75,22)各点,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各点.如图.

(5)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推知,当水的温度为22℃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可以判断环境的温度是22℃.
(6)根据描画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判断,水和环境的温度差越大,水放出热量越快,水和环境的温度差越小,水放出热量越慢.
(7)根据水和环境的温度差越大,水放出热量越快,先将滚烫的热茶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效果更好.
故答案为:(1)减少水的质量;提高水的初温;(2)①98;A;②98;③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④液化;(4)如上图;(5)22;(6)开始温度下降较快,后来变慢,最后保持不变;(7)①;
点评:水沸腾实验是初中热学重要的实验,通过水沸腾实验考查了热量计算公式、温度计的读数、水沸腾前后气泡上升时大小的变化、沸腾的特点、沸点、液化、热传递规律等等,综合性很强,一定要熟练掌握此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回顾探究和实验:
(1)如图1是小明同学测某种液体密度的实验,请根据图填写下表
玻璃杯和液体
总质量(g)
玻璃杯和剩余
液体的质量(g)
被测液体的
质量(g)
被测液体的
体积(cm3
被测液体的密
度(g/cm3

(2)小明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如图2所示),应使木块在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作用下做
匀速直线
匀速直线
运动.实验中,小明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图所示.

分析第1次、第2次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是:
摩擦力与压力有关
摩擦力与压力有关

分析第2次、第3 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是:
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实验次数 接触面材料 压力 摩擦力
1 木块与木板 4N 0.8N
2 木块与木板 6N 1.2N
3 木块与毛巾 6N 2.5N
(3)小明同学在做“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①实验前,若发现杠杆的右端高于左端,则应向
调节平衡螺母(填“左”或“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强调要调到上述平衡位置的目的是
便于从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
便于从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

②如果实验中所用的钩码的质量都相同,在图3中的A处应该挂
3
3
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平衡.
③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杠杆平衡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④在图中画出两个钩码对杠杆所加力的力臂.
如图甲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
a.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并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b.拿另一支完全相同的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后方,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发现该蜡烛与第一支蜡烛的像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1′.
c.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置,重复以上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A2、A2′;A3、A3′(如图乙所示).
d.点燃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在纸上记录蜡烛的位置A1
 实验次数 ①/cm  像与平面
镜距离/cm
 物与像的
大小关系
 1  7  7   等大
 2  6  6  等大
 3  3  3  等大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较黑暗
较黑暗
环境中进行(较明亮、较黑暗).
(2)实验步骤a、b、c、d的合理顺序是
adbc
adbc
(填写步骤前字母),实验中小明发现b步骤很难看清该蜡烛与第一支蜡烛的像是否重合,原因是
玻璃板后方的蜡烛被点燃了
玻璃板后方的蜡烛被点燃了

(3)如图乙,分别将实验中的物点与像点连接,发现它们的连线始终与玻璃板面垂直.为了得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某同学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请把丙图表头填上合适的内容.
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
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

(4)如果在像A1′的位置放一光屏,此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A1
A1
(A1、A1′)这一侧观察,光屏上
不能
不能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这说明
平面镜成像为虚像
平面镜成像为虚像

如图1是小明同学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1)为了节约能源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写出两种):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2)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记录.
①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________图.
②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有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_______℃.
③水的沸腾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④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________形成的.
(3)小明同学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他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时间/min051015253545556575
温度/℃98705545352824222222
(4)请在坐标图中通过描点画出上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5)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推知,小明做上述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________℃左右.
(6)根据描画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知沸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
(7)如果有一天你要喝一杯奶茶,可以有两种方法供你选择:
①先将滚烫的热茶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
②先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滚烫的热中,然后冷却5min.
你认为方法________的冷却效果好.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