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在凸透镜前2倍焦距以外放一物体,则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如果把物体和像的位置对调,则成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
酒精的热值比干木材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酒精含有的内能比干木材高
B. 燃烧酒精比燃烧干木材放出的热量多
C. 燃烧酒精比燃烧干木材产生的温度高
D. 要使它们完全燃烧放出同样多的热量,所需酒精比干木材质量小
如水循环示意图,请在方框内填上水在某一状态的名称,在大括号内填物态变化过程名称,在(小括号)内填“吸热”还是“放热”
(_______)
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的装置.实验时,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然后不断改变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并移动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
(1)图甲中所示的实验操作目的是什么?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随着蜡焰位置的变化,像的变化有两个转折点,分析表中数据据认为这两个转折点的位置在何处?它们分别是像的哪种变化过程的转折点?
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测焦距:如甲图所示,让凸透镜正对着一束平行光静止不动,再把透镜另一侧的光屏________ ,最后使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得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 cm;
(2)如图乙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再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________ ,这样能使像成在________ .
(3)当蜡烛和凸透镜处在如图乙所在的位置时,需将光屏由图示位置向__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4)如乙图所示,把凸透镜换成焦距为30cm的,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在光屏上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原因是________ .
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u 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v 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当u=5cm 时, 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像
B. 当u=15cm 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 当 u=25cm 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 10cm 处移动到 30cm 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后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对于该次实验,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
A. 光屏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 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 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D. 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古代士兵为了及时发现敌人,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这是因为
A. 马蹄声不能沿地面传播
B. 马蹄踏在地面上时,地面发声较轻
C. 大地传声比空气快
D. 马蹄声不能沿空气传播
物体通过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________ 的实像;再经目镜成________ 、________ 的虚像,其原理与________ 相似;经过物镜和目镜的共同作用,大大增加了________ ,从而可以看清微小的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