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小组同学用如图甲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他们进行实验的同时在坐标纸上记录蜡烛与光屏上像的位置和大小,如图乙(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或像,A'、B'分别表示蜡烛在A、B处像的位置)
(1)他们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距离凸透镜15cm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_cm。
(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蜡烛在A、B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的都是倒立、_____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成像特点制成了_____(写出一个即可)。
(3)和其他小组交流后发现,当蜡烛在距透镜15 cm~30 cm之间时,像均成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 cm以外处。但是,当它们把蜡烛放在C位置时,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像距_____。
(4)为了让蜡烛在C位置的像成在光具座上的光屏上,他们采用了两种做法:
做法一: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更换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这表明像距变_____了,由此推断更换的凸透镜会聚光的能力较强,此透镜焦距_____15 c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做法二: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再放置一个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由此实验联系实际,远视眼的晶状体焦距较_____(选填“大”或“小”),将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_____方(选填“前”或“后”),故需配戴_____透镜矫正。
【答案】15 放大 投影仪/幻灯机 太大/超出光具座长度范围 小 小于 大 后 凸
【解析】
(1)根据凸透镜焦距的定义和用平行光测焦距的方法得出凸透镜的焦距;
(2)当2f>u>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幻灯机或投影仪;
(3)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据此分析;
(4)要重新成像:做法一:更换焦距更小的凸透镜;
做法二:增加一个凸透镜,增强对光的会聚能力。
(1)当凸透镜将平行光汇聚为最小、最亮的光斑时,此处为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焦距,所以此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
(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蜡烛在A、B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的都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此时2f>u>f,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幻灯机或投影仪;
(3)当蜡烛在C点时,物距接近于焦距,像距太大,光具座的长度,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即原因是此时像距太大,超出了光具座的长度范围;
(4)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做法一:更换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说明像距变小了,由此推断更换的凸透镜会聚光的能力较强,焦距变小,则此透镜焦距小于15cm;
做法二: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再放置一个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
根据远视眼的成像特点知,远视眼的晶状体焦距较大,将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方,故需配戴凸透镜矫正,与此时的成像情况类似。
【题目】如表是部分物质的密度,小刚由此提出了密度的一些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0℃、1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kg/m3)
水 | 1.0×103 | 冰 | 0.9×103 |
水银 | 13.6×103 | 干松木 | 0.4×103 |
酒精 | 0.8×103 | 铜 | 8.9×103 |
煤油 | 0.8×103 | 铝 | 2.7×103 |
A. 固态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态物质的密度大
B. 同种物质的密度不一定相同
C. 体积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质量大
D. 密度跟物质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
【题目】如图是今年9月份,小华“探究冰熔化的特点”的装置,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1标准气压下):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温度/℃ | -2 | -1 | 0 | 0 | 0 | 0 | 0 | 2 | 4 | 6 | 8 |
(1)他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上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系上画出冰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
(_____)
(2)由数据可知:冰是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第4min冰的状态是_____态。
(3)为了使冰块均匀受热,实验中采用了水浴法加热,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措施能达到同样的目的?_____。
(4)小华认为该实验可以直接将盛有冰的大试管置于室温环境中也能完成,他这样想对吗?____(选填“对”或“不对”),理由是_______。
(5)待试管中的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加热,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冰熔化后的水_____(选填“能”或“不能”)达到100℃,_____(选填“能”或“不能”)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