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辰昊和闫安同学所在四人小组想验证“在导体两端电压不变时,流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结论.①根据电路中所选用元件的实际情况,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电路补充完整.
②他们先后用5Ω、10Ω、20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的a、b两点间,闭合开关S,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1中.由表1中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流过导体的
表1 | |||
R/Ω | 5 | 10 | 20 |
I/A | 0.2 | 0.15 | 0.1 |
试分析原因:______.
③上述操作得到改进之后,再次进行试验探究.
表2 | |||
序号 | U/V | R/Ω | I/A |
1 | 1.0 | 5 | 0.2 |
2 | 10 | 0.1 | |
3 | 20 | 0.05 | |
4 | 2.0 | 5 | 0.4 |
5 | 10 | 0.2 | |
6 | 20 | 0.1 |
④闫安同学根据正确操作记录的数据绘制了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该实验中电压表的示数始终保持______V
不变.
⑤他俩将另两位同学独立操作得到的数据整理到表2中,对比归纳表中序号1和4或者2和5或者3和6组的数据,还能发现______.
【答案】分析:(1)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要一上一下接入电路;电压表要与被测电路并联,根据电源电压选择量程.
(2)电流与电压、电阻两个因素有关,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要控制电压一定.
(3)串联电路中,电阻起分担电压的作用.电阻越大,分担的电压越大.
(4)根据U=IR,在图象中任取一点,读出其横纵坐标,相乘.
(5)观察对比的数据什么因素一定,什么因素在变化.
解答:解:(1)滑动变阻器按一上一下规则接入电路,题中没有对下接线柱作要求,故选左右都可以;电源是两节干电池,电压表选择小量程.
(2)没有控制电压一定,比例关系是不成立的.
(3)当5Ω电阻接入电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一定值,更换为10Ω后,定值电阻的阻值增大,分担的电压增大,电压表的示数增大,为了保证电压不变,需要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滑动变阻器分担较多的电压.
(4)例如,在坐标图象中取点(0.5A,5Ω),U=IR=0.5A×5Ω═2.5V.
(5)对比发现,电阻是一定的,U与I的比值是定值,即成正比.所以得出:在导体的电阻一定时,流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
故答案为:
(1)如图;
(2)没有保持AB两点间电压恒定不变;
(3)按照上图为向左移动(若下接线柱选择左端,则向右移动);
(4)2.5;
(5)在导体的电阻一定时,流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
点评:(1)在连接实物电路的问题中,注意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正负接线柱;注意滑动变阻器下接线柱的选择.
(2)在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通过调节滑片,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一定.
(2)电流与电压、电阻两个因素有关,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要控制电压一定.
(3)串联电路中,电阻起分担电压的作用.电阻越大,分担的电压越大.
(4)根据U=IR,在图象中任取一点,读出其横纵坐标,相乘.
(5)观察对比的数据什么因素一定,什么因素在变化.
解答:解:(1)滑动变阻器按一上一下规则接入电路,题中没有对下接线柱作要求,故选左右都可以;电源是两节干电池,电压表选择小量程.
(2)没有控制电压一定,比例关系是不成立的.
(3)当5Ω电阻接入电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一定值,更换为10Ω后,定值电阻的阻值增大,分担的电压增大,电压表的示数增大,为了保证电压不变,需要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滑动变阻器分担较多的电压.
(4)例如,在坐标图象中取点(0.5A,5Ω),U=IR=0.5A×5Ω═2.5V.
(5)对比发现,电阻是一定的,U与I的比值是定值,即成正比.所以得出:在导体的电阻一定时,流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
故答案为:
(1)如图;
(2)没有保持AB两点间电压恒定不变;
(3)按照上图为向左移动(若下接线柱选择左端,则向右移动);
(4)2.5;
(5)在导体的电阻一定时,流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
点评:(1)在连接实物电路的问题中,注意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正负接线柱;注意滑动变阻器下接线柱的选择.
(2)在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通过调节滑片,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一定.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辰昊和闫安同学所在四人小组想验证“在导体两端电压不变时,流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结论.
①根据电路中所选用元件的实际情况,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电路补充完整.
②他们先后用5Ω、10Ω、20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的a、b两点间,闭合开关S,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1中.由表1中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流过导体的
表1 | |||
R/Ω | 5 | 10 | 20 |
I/A | 0.2 | 0.15 | 0.1 |
试分析原因:________.
③上述操作得到改进之后,再次进行试验探究.
表2 | |||
序号 | U/V | R/Ω | I/A |
1 | 1.0 | 5 | 0.2 |
2 | 10 | 0.1 | |
3 | 20 | 0.05 | |
4 | 2.0 | 5 | 0.4 |
5 | 10 | 0.2 | |
6 | 20 | 0.1 |
④闫安同学根据正确操作记录的数据绘制了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该实验中电压表的示数始终保持________V
不变.
⑤他俩将另两位同学独立操作得到的数据整理到表2中,对比归纳表中序号1和4或者2和5或者3和6组的数据,还能发现________.
辰昊和闫安同学所在四人小组想验证“在导体两端电压不变时,流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结论.
①根据电路中所选用元件的实际情况,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电路补充完整.
②他们先后用5Ω、10Ω、20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的a、b两点间,闭合开关S,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1中.由表1中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流过导体的
电流跟电阻不成反比.
试分析原因:______.
③上述操作得到改进之后,再次进行试验探究.
实验过程中,当a、b两点间的电阻由5Ω更换为10Ω后,按照电路的实际连接情况,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______(左、右)移动.
④闫安同学根据正确操作记录的数据绘制了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该实验中电压表的示数始终保持______V
不变.
⑤他俩将另两位同学独立操作得到的数据整理到表2中,对比归纳表中序号1和4或者2和5或者3和6组的数据,还能发现______.
①根据电路中所选用元件的实际情况,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电路补充完整.
②他们先后用5Ω、10Ω、20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的a、b两点间,闭合开关S,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1中.由表1中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流过导体的
表1 | |||
R/Ω | 5 | 10 | 20 |
I/A | 0.2 | 0.15 | 0.1 |
试分析原因:______.
③上述操作得到改进之后,再次进行试验探究.
表2 | |||
序号 | U/V | R/Ω | I/A |
1 | 1.0 | 5 | 0.2 |
2 | 10 | 0.1 | |
3 | 20 | 0.05 | |
4 | 2.0 | 5 | 0.4 |
5 | 10 | 0.2 | |
6 | 20 | 0.1 |
④闫安同学根据正确操作记录的数据绘制了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该实验中电压表的示数始终保持______V
不变.
⑤他俩将另两位同学独立操作得到的数据整理到表2中,对比归纳表中序号1和4或者2和5或者3和6组的数据,还能发现______.
辰昊和闫安同学所在四人小组想验证“在导体两端电压不变时,流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结论.
①根据电路中所选用元件的实际情况,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电路补充完整.
②他们先后用5Ω、10Ω、20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的a、b两点间,闭合开关S,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1中.由表1中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流过导体的
电流跟电阻不成反比.
试分析原因:______.
③上述操作得到改进之后,再次进行试验探究.
实验过程中,当a、b两点间的电阻由5Ω更换为10Ω后,按照电路的实际连接情况,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______(左、右)移动.
④闫安同学根据正确操作记录的数据绘制了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该实验中电压表的示数始终保持______V
不变.
⑤他俩将另两位同学独立操作得到的数据整理到表2中,对比归纳表中序号1和4或者2和5或者3和6组的数据,还能发现______.
①根据电路中所选用元件的实际情况,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电路补充完整.
②他们先后用5Ω、10Ω、20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的a、b两点间,闭合开关S,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1中.由表1中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流过导体的
表1 | |||
R/Ω | 5 | 10 | 20 |
I/A | 0.2 | 0.15 | 0.1 |
试分析原因:______.
③上述操作得到改进之后,再次进行试验探究.
表2 | |||
序号 | U/V | R/Ω | I/A |
1 | 1.0 | 5 | 0.2 |
2 | 10 | 0.1 | |
3 | 20 | 0.05 | |
4 | 2.0 | 5 | 0.4 |
5 | 10 | 0.2 | |
6 | 20 | 0.1 |
④闫安同学根据正确操作记录的数据绘制了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该实验中电压表的示数始终保持______V
不变.
⑤他俩将另两位同学独立操作得到的数据整理到表2中,对比归纳表中序号1和4或者2和5或者3和6组的数据,还能发现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