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凸透镜前20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__ 、__ 、 像。
【答案】倒立 放大 实
【解析】
试题分析: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个点叫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叫焦距。由此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由图可知, 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题目】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示数为 ℃,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 态,该物质的熔点为 ℃,仔细观察图象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 (选填“快”或“慢”).
(4)图象中DE段是 过程.
【题目】
(1)实验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规律制成的。
(2)如图甲为某同学实验时测沸水温度的情形。他的错误之处是 。
(3)纠正错误后,他观察到从开始加热至水沸腾,所用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4)他们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应该是图中的 图。从实验可得出,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 热,但温度 ;实验测出水的沸点为 ℃。
【题目】2013年2月,江苏省推行“区间测速”.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车速,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30km,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车辆通过测速路段的最短时间为 小时.一辆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通过两监测点的速度分别为110km/h和100km/h,该车 (“会”、“不会”)被判为超速.
【题目】地球在不停地由西向东自转,地球表面自转的速度约为465m/s.可是,人竖直向上跳起时,为什么总是落回到原地呢?
【题目】(6分)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冰和烛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b)中不是对试管直接加热,而是将装有烛蜡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样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________(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2)图(c)是小明在某个时刻所观察到的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所测的温度是 ℃。
(3)实验中用秒表测量时间,图(d)是某一时刻秒表表示的时间,则秒表的读数是 s。
(4)小华根据所测数据画了一个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假设在加热过程中物质的质量不变,单位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由图像可知这种物质是________(选填“冰”或“烛蜡”)。
(5)在CD段时,此物质处于_______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6)实验时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 (填序号).
①得到可靠的结论 ②减小实验误差
【题目】关门时发现,用手拉门的地方不同,关门的难易程度会不同.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和其作用的位置有关,这个位置物理学中称为 .
【题目】(4分)如图所示为“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电路图,A、B之间接电阻。
(1)本实验通过观察 比较电阻的大小。
(2)小明发现手边只有一根较长的细电阻丝,他可以探究导体的电阻是否与导体的 和 有关.
(3)小明利用刻度恼火测电阻丝的直径,他在在一粗细均匀的铅笔上将电阻丝紧密排绕了34圈,从图中可知线圈长为为 cm,进而算出电阻丝的直径.
【题目】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在5s内将重为100N的物体G匀速提升2m,每个滑轮的重均为10N。不计绳重及摩擦,此过程中( )
A. F甲小于F乙
B. 甲的机械效率小于乙的机械效率
C. F甲做的功大于F乙做的功
D. F甲做功的功率等于F乙做功的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