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原子是由带正电的 和带负电的 构成,且正负电荷数量相等.
【答案】原子核;核外电子
【解析】
试题分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且两者所带电荷量相等,对外不显电性.
故答案为:原子核;核外电子
【题目】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小川、小安和小雷三位同学的猜想是:
①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②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③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他们在电源电压恒定的图中M、N两点间接入待测电阻丝,待测电阻丝的规格如下:
序号 | 材料 | 长度/m | 横截面积/mm2 |
A | 镍铬合金 | 0.5 | 0.5 |
B | 镍铬合金 | 1.0 | 0.5 |
C | 镍铬合金 | 0.5 | 1.0 |
D | 锰铜合金 | 0.5 | 0.5 |
(1)三位同学分析电路设计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小雷认为:电流表是多余的,观察灯泡的亮度就可以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
小川认为:灯泡是多余的,根据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就可以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
小安认为:灯泡和电流表同时使用会更好,因为灯泡可以保护电路,从而防止烧坏电流表. (选填“小雷”、“小川”或“小安”)同学的观点正确.
(2)在实验中应通过观察 来比较电阻的大小,达到验证猜想的目的.这种方法叫 (选填“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或“转化法”).
(3)为了验证上述猜想①,应该选用编号为 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如果选用编号为A、D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 (填序号).
(4)分别将A和C两电阻丝接入M、N两点时,得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 有关.
【题目】小梁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来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并连接出图乙所示的电路(灯泡电阻不变).
(1)如图乙所示,如果直接闭合开关将出现 (选填“开路”或“短路”)现象,小灯泡 不会发光.
(2)请在图乙错误的一根导线上打“×”,并进行正确的连接,使电流表能够测出干路中的电流.
(3)小吴同学也按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连接,并将电流表接在C点,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指针反偏,原因是 ,改正错误后,用电流表分别测出A、B、C三点电流,为了防止偶然因素的影响,小吴采用下列两种方法之一来重复实验,方法一:改变电源电压;方法二:更换其中一条支路中的灯泡(规格不同),并完成第二次和第三次测量,数据记录如下表:
A处的电流IA | B处的电流IB | C处的电流IC | |
第一次测量 | 0.10 | 0.12 | 0.22 |
第二次测量 | 0.20 | 0.24 | 0.44 |
第三次测量 | 0.25 | 0.30 | 0.55 |
小吴设计的表格存在不足之处是: .
(4)对表格数据进行分析可知,后两次实验是采用方法 (选填“一”或“二”)进行实验,本实验初步得出: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 .
(5)小吴还想进行“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的探究,他先按图丙所示电路图连接了三个电压表.实验过程中,电压表V1的示数如图丁所示,测电压表V的示数是 V.电路中串联滑动变阻器有 的作用.小吴经过本次实验 (选填“能够”或“不能”)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电源电压等于各并联支路两端的电压.
【题目】晓轩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装置用水浴法加热,这种加热方式的好处是 .
(2)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是 ℃,实验数据如下表,可以判断蜡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蜡的温度/℃ | 42 | 44 | 46 | 48 | 49 | 50 | 51 | 52 |
(3)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温度时间图象,得出冰熔化时温度的特点是 ;冰熔化一共持续了 min.
(4)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没有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他还发现冰熔化时烧杯外壁有一层水珠,这是水蒸气 (填写物态变化)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