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10年7月1日,世界上标准最高、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城际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沪宁城际铁路全长约为300km,上海直达南京最快约为72分钟到达.
机车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安全问题最关注的是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所谓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是指:机车行驶时,铁路机车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机车停止,机车还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如图1所示.
如表是某司机驾驶一辆高铁机车,在水平高速铁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原行驶速度υ/km?h-1 反应距离s1/m 制动距离s2/m
80 8 800
100 10 1250
200 20 5000
300 30 1125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这个测试可见,
 
是影响机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利用上表数据计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是
 
s;
(2)如图是某同学画出的从司机看到情况开始计时,到机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机车运动的υ-t 图象.其中大致符合实际的是
 

精英家教网
(3)在城市高速铁路的某些路段可以看到铁路两侧安装了透明板墙(如图2),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4)请计算机车由上海直达南京的平均速度.(请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精英家教网
分析:(1)分析三次测试的制动距离和对应的行驶速度,找到制动距离和行驶速度的关系;
在反应时间内汽车仍以原行驶速度行驶,根据公式v=
s
t
将反应距离和原行驶速度代入即可求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但要注意行驶速度的单位用国际单位制单位.
(2)汽车的刹车过程分为反应过程和制动过程,反应过程内汽车以原行驶速度匀速行驶,制动过程内汽车受到摩擦力作用均匀减速,最后停止运动,根据规律作出大致的v-t图象.
(3)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条: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4)知道由上海直达南京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平均速度.
解答:解:(1)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三次测试中,随着行驶速度的增大,刹车距离随着增大,所以影响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行驶速度;
根据v=
s
t
可得:
根据第一组数据反应时间t1=
8m
80
3.6
m/s
=0.36s;
同理,由2、3、4组数据可得:
t2=t3=t4=0.36s;
该司机的反应时间是t=0.36s;
(2)汽车刹车过程开始以原行驶速度匀速行驶,后来原始速度开始减速直到速度为0,所以v-t图象如图C所示:
(3)高速铁路两侧设有透明板墙,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4)沪宁城际铁路全长s=300km,t=72min=1.2h,
v=
s
t
=
300km
1.2h
=250km/h.
故答案为:(1)行驶速度;0.36;
(2)C;
(3)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4)机车由上海直达南京的平均速度为250km/h.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减弱噪声的途径,考查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无砟(zhǎ)轨道的高速列车
无砟轨道(如图甲)的路基不用碎石,铁轨和轨枕直接铺在混凝土上.这可减少维护、降低粉尘等.沪宁城际高速铁路在2010年7月1日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我省进入了高速铁路时代.高速列车在无砟轨道上运行时如子弹头般穿梭而过,时速可达350km(如图乙).传统铁路的钢轨是固定在枕木上,之下为小碎石铺成的路砟(如图丙).

(1)列车设计为子弹头型,目的是:
减小阻力
减小阻力

(2)列车在匀速行驶过程中,列车的动力
=
=
阻力(填“>”、“<”或“=”).快到站点时,列车鸣笛声是通过
空气
空气
传入人耳的.
(3)小明坐在车上看到窗外铁路线旁的村后飞速向后退去,小明以
列车(或小明或乘客均可)
列车(或小明或乘客均可)
为参照物.
(4)传统的铁路轨道路砟和枕木的作用是
B
B

①增大受力面,防止铁轨因压力太大而下陷到泥土里  
②可以减少噪声和列车振动
③可以减少维护、降低粉尘
④可以吸热、增加透水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沪宁两地高速铁路线长是301km,若列车从南京到上海用时73min,则它行驶的平均速度是
247.4
247.4
km/h.(保留一位小数)
(6)乘客在站台边候车时,为什么站在离轨道一定距离的地方才能确保人身安全?答:
高速列车驶过时,列车附近的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人外侧的大气压会把人推向火车
高速列车驶过时,列车附近的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人外侧的大气压会把人推向火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