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小明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玻璃板应选___( 填“无色的”或“茶色的” )成像效果更好。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_____(填“点燃”或“未点燃” )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_____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
(3)若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也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
(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___ ( 填“能”或“不能” )承接到蜡烛A的像。
(5)此实验应在___(填“较暗”或“较亮” )环境进行。
(6)实验中,若看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了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_____ (选填“亮”或“暗” )。
【答案】确定像的位置 茶色的 未点燃 A的像 像与物大小相等 玻璃板与水平面不垂直 不能 较暗 暗
【解析】
(1)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让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既能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茶色的透明的玻璃板在观察像时更加清晰效果更好;
(2)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成的像和蜡烛大小相等;
(3)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像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会偏上或偏下,所以如果无论怎样移动蜡烛都无法与像重合,则原因为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4)平面镜成像成的是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5)平面镜成像时,环境越黑暗,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物体越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越清晰;
(6)看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了两个像是因为玻璃板两个光滑表面都会发生反射成像,较远的面反射的光线比较近的面反射的光线弱,因此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暗。
【题目】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小明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的重力,然后将金属块缓慢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步骤如图B、C、D、E、F所示(液体均未溢出),并将其示数记录在表中:
实验步骤 | B | C | D | E | F |
弹簧测力计示数/N | 2.2 | 2.0 | 1.7 | 1.7 | 1.9 |
(1)分析比较实验步骤A和_____,可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分析比较A、B、C、D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_____有关;分析实验步骤A、E、F可知:浮力的大小还与_____有关。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F中液体密度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的密度。
(3)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是_____N,金属块密度为_____kg/m3.(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g取10N/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