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手持一个凸透镜在室内的白墙和窗户之间移动(离墙更近些),在墙上能看到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正立、缩小的虚像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C.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民谚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请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霜前冷,雪后寒”现象产生的原因:_______。
(5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小刚选用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
(1)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倒立、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烛焰的像。
(2)若图中的点划线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点为烛焰上的一点,请通过作图确定凸透镜的一个焦点F和A点在光屏上的像A’的位置。
(3)小刚又把蜡烛移到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他摘下自己的眼睛,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只适当调整眼镜的位置,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小刚戴的是 (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4)接着他取下这个眼镜,保持此时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若使光屏上的像仍然清晰,应将光屏移至光具座上 cm刻度线处。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装置正确安装并调节后,小芳同学某次实验情景如图所示,此时她在光屏上看到了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_____。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
(3)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______(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4)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_______。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试验中,将蜡烛从较远处向接近凸透镜焦点的方向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像距先变大后变小 B. 物与像的距离越来越小
C. 物与像的距离先变小后变大 D. 物与像的距离先变大后变小
某物理兴趣小组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功率的实验中,设计的电路图如图甲所示:
(1)在某次实验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那么,电流表的读数为_______A,电压表的读数为________V,此时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为_______W。
(2)老师告诉同学们,电压表虽然内电阻较大,但还是有部分电流通过电压表,那么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R的电功率时(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通过R的电流大小跟电流表的示数相比,是________的,则计算出的电功率大小跟真实值相比,是_______的(均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如图所示是课本上的几个小实验,请根据要求填空.
(1)在图甲所示实验中,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此时会观察到________的现象,这是由一于在瓶底浇冷水后,液面上方________,导致液体的沸点降低所致.
(2)图乙是小明制作的“浮沉子”.为观察到小瓶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大瓶瓶盖应该________(旋紧/拧开);为使漂浮于水面上的小瓶子下沉,小明应________ (松开/捏紧)手指.
(3)如图丙所示,将一根针插在绝缘底座上,把折成V字形的铝箔条水平架在针的顶端,制成一个简单的验电器.当用带电的橡胶棒先靠近静止的铝箔条左端,再靠近其右端时会观察到铝箔条________(均被吸引/均被排斥/一次被吸引,另一次被排斥).此实验中,通过铝箔条的转动可推断橡胶棒的带电情况,这种实验方法是________(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理想实验法).
甲汽油机的效率比乙汽油机的效率大,这反映了( )
A. 甲的功率一定比乙的大
B. 乙用的燃料一定比甲的省
C. 甲把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百分比一定比乙的大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