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请你阅读下面的文章:

绕几圈之后

增大摩擦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即增大压力,或使接触面粗糙。那么,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了呢?小明同学对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

对此,他进行了如下研究:

找一段棉线,在棉线的一端拴上一个沉重的东西(例如一把大锁),然后,把它搭在一根跑放的圆棍上(如铁床的横梁、自行车的大梁等),通过弹簧测力计来拉棉线的另一端,如图甲所示,这时,要使重物不下落,用的力虽然比竖直向上提的要少,但省的力却不算多。

再如图乙那样,将棉线在圆棍上绕一圈,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再如图丙那样,将棉线在圆棍上绕两圈,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更小了。再如图丁那样,将棉线在圆棍上绕四周圈,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几乎等于零。

根据你的阅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同学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2)这一结论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何应用?请列举两例。

(3)小明在上述研究过程中采用了怎样的思维程序?

【答案】(1)缠绕的圈数越多,摩擦力就越大;(2) 应用举例:①船靠岸时,将缆绳在缆柱上绕几圈;②相连两段导线时,两段电线拧在一起相互缠绕。(3) 思维程序:提出问题——搜寻事实(或实验)——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解析】

本题只要考查了三个方面的知识:(1)如何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实验结论:先找相同的条件,在找不同的条件,观察实验结果,说明实验结果与实验条件(不同条件)的关系.(2)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3)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探究过程.

(1)对比几次实验可知,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是每次缠绕的圈数不同,结果测力计的示数不同,所以可得如下结论:缠绕的圈数越多,摩擦力就越大。

(2)这一结论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很多应用,如;①船靠岸时,将缆绳在缆柱上绕几圈;②连接两段导线时,两段电线拧在一起相互缠绕。

(3)小明提出还有没有别的增大摩擦力方法吗?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这一要素。

他进行了如下研究:找一段棉线,在棉线的一端拴上一个沉重的东西(例如一把大锁),然后,把它搭在一根平放的圆棍上(如铁床的横梁、自行车的大梁等),通过弹簧测力计来拉棉线的另一端。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的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这一要素。

将棉线在圆棍上绕一圈,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的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这一要素。

小明通过三次实验对比摩擦力的大小,属于科学探究的归纳分析、得出结论这一环节。

故答案为:(1)缠绕的圈数越多,摩擦力就越大;

(2)应用举例:①船靠岸时,将缆绳在缆柱上绕几圈;②相连两段导线时,两段电线拧在一起相互缠绕。

(3)思维程序:提出问题→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