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依靠眼睛调节所能看到的最近和最远的两个极限点分别叫________和________。正常眼睛的观察距离大约是10cm至________,最佳的明视距离为________cm.
如图所示,在做“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时,小明让一束光紧贴纸板A射向O点,纸板B可沿折缝ON向后翻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α为反射角
B. 增大α过程中,反射光线沿顺时针转动
C. α=0°时,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此时不存在反射现象
D. 纸板B向后翻折后,反射光线消失,是因为此时没有反射光线
用天平测量质量时:①若使用磨损砝码测量,结果会________;②测量中使用了吸有小磁铁的砝码,测量结果会________;③若发现指针向分度盘的右侧偏离就记录数据,测量结果会________。(均选填“偏大”或“偏小”)
人类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凹凸程度可以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眼睛调节的两个极限点叫做远点和近点.正常人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厘米,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根据上文:
(1)你认为正常人眼睛的观察范围是______.
A. 0到10厘米 B. 10到25厘米 C. 25厘米到极远处 D. 10厘米到极远处
(2)远视眼是来自近处物体的光成像于视网膜________(填“前”或“后”)面;矫正时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如图________(填“甲”或“乙”)中的透镜,就能使光会聚到视网膜上.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________米.若该同学查出患有近视眼病,她应配戴适当度数的________透镜制作的眼镜矫正视力.
爷爷佩戴200度的远视眼镜来矫正视力,针对这一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爷爷不戴眼镜时,看不清近处物体,是因为像成在视网膜之前
B. 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C. 爷爷不戴眼镜时,为了看清书本上的字,应减小眼睛与书本的距离
D. 爷爷戴上远视眼镜比不戴眼镜相比,成的像向前移动
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小勇回家认真研究爷爷的老花镜,并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他的这些结论中不妥当的是( )
A.老花镜是一种凹透镜
B.老花镜可以用来做放大镜
C.老花镜能在阳光下点燃白纸
D.爷爷原来是个远视眼
像的成因有三个:光的直线传播成像、反射成像和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有实像和虚像两种。关于下面所列的成像实例: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②在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中看到的物体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属于实像的是①④ B. 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C. 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①③ D. 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①②⑤
做“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
(1)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__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2)实验中,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________变化,某时刻,温度计如图所示,示数为________℃.
(3)根据数据描点连线如图所示,第6min时,该物质状态为________(固态/液态/固液共存),熔化过程用时________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