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小明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2m/s,从家到学校要走15min,那么他上学要走的路程是
A. 1080m B. 108m C. 18km D. 0.3km
在“测定物质的密度”和“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个实验中,都需要测量的物理量____、 _______;在实验过程中都需要进行多次测量,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在“测定物质的密度” 实验中,其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其所测定的物质是_______(选填“一种”或“多种”); “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除了天平、量筒、水等器材外,还需要的器材有_____________ ,并且应多次改变物质的_________。
成都市交管局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在机场路上(一段平直的)安装了固定测速仪,此路段限速为100km/h。如图所示,汽车正在向放置在机场路上的测速仪水平匀速驶离,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2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7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
A. 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68m
B.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34m
C. 该汽车已超速
D. 该汽车没有超速
周末,小关和小超分别与家人驾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前往桂林市乐满地主题乐园游玩,如图所示是两小车在某段平直公路上的运动图象,由图可知,两小车都在做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加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小超家车的速度_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小关家车的速度。
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精确测量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下面读数正确的是
A. 20s B. 3.2min C. 200s D. 180s
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 山 B. 船 C. 流水 D. 河岸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如图所示,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后汇聚于点F,则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2)调节光具座上依次排列的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3)如果把蜡烛从离凸透镜30cm的地方移到离凸透镜20cm的地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像的大小_____(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将蜡烛移至距凸透镜5cm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收不到清晰的像,这时应该_____.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水,直到加满的过程中,光斑将
A. 仍在原来位置 B. 向右移动后静止
C. 向左移动后静止 D. 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