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是小东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东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3)若蜡烛M向玻璃板近,应将蜡烛N向_____(选填“远离”或近“)玻璃板的方向移动,才能使N重新和M的像重合。
(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乙。为了得到像与物的位置关系,接下来小东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
【答案】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像和物大小相等 靠近 连接对应的像点和物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测出像点与物点到玻璃板的距离进行比较
【解析】
(1)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的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透过玻璃板也能观察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它成的像大小相等;
(3)若蜡烛M向玻璃板近,应将蜡烛N向靠近玻璃板的方向移动,才能使N靠近重新和M的像重合;
(4)本实验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小东下一步应该连接对应的像点和物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测量像点与物点到镜面距离进行比较。
【题目】薛亮观察到生活中船靠岸时将缆绳绕在缆柱上。于是就想探究:“绕在固定圆棒上的绳子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找来了细绳,在绳的一端挂上20g的钩码。接着如图所示,将绳子缠绕在不同材质的圆棒上,然后再将弹簧测力计系在绳子的另一端,拉动绳子使之匀速上升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填入表中。
实验序号 | 圆棒材质 | 缠绕圈数 | 弹簧测力计示数 |
a | 橡胶 | 1 | 0.7 |
b | 橡胶 | 2 | 1.6 |
c | 橡胶 | 3 | 4.1 |
d | 玻璃 | 1 | 1.2 |
e | 玻璃 | 2 | 4.0 |
(1)在本次实验探究中,薛亮采用的实验探究方法是_____。
(2)小慧看了薛亮的数据记录表,指出表格设计存在的一个不足并进行了修正,该不足是_____。
(3)分析序号a、b、c的三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圆棒的材质相同时,绳子绕的圈数越多,缠绕在固定圆棒上的绳子受到的摩擦力_____。
(4)要分析固棒材质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应采用_____两次实验数据。
(5)若还想研究缠绕在固定圆棒上的绳子受到的滑动摩擦,与绳子悬挂的物重是否有关,还应增加的实验器材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