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小江学习了密度的知识后想动手测量盐水的密度,他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零刻度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右边,要将天平调平衡,则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天平调平后,他将适量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其体积为60cm3,然后用天平测出了空烧杯的质量为10g, 再将量筒中的盐水倒入烧杯,测量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其总质量是 g,则他算出该盐水的密度是 gcm3。分析该测量过程,你认为小江测出的盐水密度比真实值 (选填)。

【答案】左 74.2 1.07

【解析】试题分析: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线处,这时横梁平衡。凋节平衡螺母的方法可归结为螺母反指针,也就是当指针向右偏,应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左调,即螺母调的方向与指针偏转的方向相反,所以根据题意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移动;

左盘被测物体的质量应是右盘内砝码的总质量再加上游码左边在标尺上对应的刻度值,所以,其总质量是74.2g,由ρ=m/v得该盐水的密度是ρ=1.07gcm3,由于空烧杯内留有少量盐水,所以质量偏大,故测得的盐水质量偏小,密度比真实值偏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光的全反射

小慧在做光的折射规律实验时偶然发现:当激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角度时,折射光线会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如图甲所示)。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通过查阅资料,他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奥妙。

(图甲) (图乙)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1(如水)射向另一种介质2(如空气)时,本来应该有一部分光进入介质2,称为折射光,另一部分光反射回介质1,称为反射光(如图乙所示)。但当介质1(如水)的折射率大于介质2(如空气)的折射率,即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但折射角先增大到90度,此时折射光消失,只剩下反射光,这种现象称为全反射现象。刚好发生全反射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 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时才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是相对的。例如,水折射率大于空气,所以相对于空气而言,水就是光密介质;而玻璃的折射率比水大,所以相对于玻璃而言, 是光疏介质。介质的折射率小越小,光在其中传播的速度越快。

光纤通信就是利用光的全反射理。光在结构上有内芯和外两种不同介质,光从内芯传播时遇到光纤弯曲处,会发生全反射现象,而保证光线不会泄漏到光纤外

(1)由全反射的条件可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到水中时 (选填不会)发生全反射现象;若光由水进入空气的临界角是48.5°,则入射光以60°的入射角从水射向空气时 (选填不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2)光导纤维的外套相对于内芯介质来说是 (选填光疏介质光密介质);外套的折射率 内芯介质(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红光在光纤中传播的速度 (同上)紫光。

【题目】综合实活动:小明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所示,光斑的形状与什么素有关呢?光斑又如何形成的呢?对此小明决定探究,他们猜想光斑的形状:

a.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

b.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

c.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a是 合理/不合理的;

(2)为了进行探究,他们制作了带孔的卡片,如图甲所示,卡片中孔尺寸相同(约为1cm),在进行探究时,他们在地上铺上一张白纸,把带孔的卡片置于上方,让太阳光通过卡片上的孔,观察纸面上出现的光斑形状。

(3)为验证猜想b,保持孔的大小不变,小明让带孔卡片离地面白纸较近,看到光斑与卡片中孔的形状 (选填相同不同);然后让带孔卡板远离白纸,到一定距离后,白纸上的光斑又成了圆形,而且亮斑将变 (选填)变 (选填);这说明光斑的形状还与

有关。

(4)为验证猜想c,小华设计了图1的装置,小明设计了图2的装置,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改变孔的大小,同时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你认为 设计更合理,依据是

(5)通过探究,他们初步得到了以下结论, 光斑(填光斑的形状)一般是太阳的像,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树叶间空隙大小、树叶间空隙与地面的距离有关。不管光斑是不是像,他们都是由光的 形成的。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