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在用斜面和木块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时,将带刻度的木板一端垫高做成斜面,小明用频闪照相机记录了木块沿斜面下滑的运动过程.频闪照相机每隔0.5s拍一张照片,照片记录的木块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1)分析照片可知AF的长度为cm,木块从A运动到F的平均速度是cm/s,木块沿斜面下滑过程中相邻两段时间内的路程差为cm.
(2)为进一步测量木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将木板改为水平放置.上面两图中(填“乙”或“丙”)图方案更好.按最佳方案进行实验,弹簧秤示数如图丁所示,读数为N.
【答案】
(1)4.50;3;0.50
(2)丙;2.8
【解析】解:AF的长度s=5.50cm﹣1.00cm=4.50cm;木块从A运动到F的平均速度v= = =3cm/s;(2)由图知,AB=1.00cm,AC=2.50cm,AF=4.50cm,所以,BC=1.50cm,CF=2.00cm;
即相邻两段时间内的路程差为2.00cm﹣1.50cm=0.50cm.
2)图乙由于在拖动正方体木块时,很难让木块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才导致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稳定;
当拉动长木板运动的过程中,正方体木块保持静止状态,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知: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所以图丙实验的好处是:当拉动长木板运动的过程中,正方体木块保持静止状态,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易于操作,容易读数.
图中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是5N,因此量程为0~5N,每1N分成了5等份,因此分度值是0.2N,图中的指针指在2N以下第4刻度,故物体的重力为;2N+4×0.2N=2.8N.
所以答案是:(1)4.50;3;0.50;(2)丙;2.8.
【题目】如图所示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B.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C.乙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D.乙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题目】小海和小梅一起做“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实验.
(1)图甲是他们设计的电路图,图乙是他们测量电流时连接的实验电路,此时电流表测量的是(选填“A”“B”或“C”)处的电流.
(2)请在图乙中移动一根导线,测量另外一处的电流.在移动的导钱上画“×”,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正确的电路.移动后电流表测量的是(选填“A”“B”或“C”)处的电流.
(3)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如表所示,由此得出初步结论:(只写表达式).小梅指出:为了得出更普遍的规律,应当进行多次实验.操作方法是: .
位置 | A | B | C |
电 流/A | 0.30 | 0.24 | 0.54 |
(4)小海利用原有的实验器材,添加一个开关,又设计了一个电路.利用这个电路,不用更换电流表的位置,耽可直接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同样可得出三处电流的关系.请在图丙中的虚线框中画出电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