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某固体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所示:
①该物质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晶体;
②图1中的BC段表示该物质处于________状态;
③通过该图象,你还能得到的信息是________.
(2)如图2所示为“小孔成像”的示意图:
①该现象可以用________来解释;
②小孔位置固定,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的像比原来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滇西地区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如图3是最常见的茶壶,茶壶身和壶嘴利用了________的原理.
解:(1)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并且其熔点为48℃.
BC段为该晶体的熔化过程,所以BC段处于固液共存态.
故答案为:①是;②固液共存;③该物质的熔点是48℃.
(2)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图中若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小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所以成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①光沿直线传播;②变小.
(3)茶壶了连通器的原理.
故答案为:连通器.
分析:(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
知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知道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知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混合态.
(2)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
知道小孔成像的大小与光屏到小孔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大,成的像越大.
并且要知道像距大于物距,则像大于物;否则像小于物.
(3)知道连通器的概念.了解连通器的应用.
点评:此题考查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小孔成像的特点,同时还考查了晶体的熔化特点及对图象的分析,并且还考查了连通器的原理,考查得非常全面.
BC段为该晶体的熔化过程,所以BC段处于固液共存态.
故答案为:①是;②固液共存;③该物质的熔点是48℃.
(2)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图中若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小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所以成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①光沿直线传播;②变小.
(3)茶壶了连通器的原理.
故答案为:连通器.
分析:(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
知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知道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知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混合态.
(2)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
知道小孔成像的大小与光屏到小孔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大,成的像越大.
并且要知道像距大于物距,则像大于物;否则像小于物.
(3)知道连通器的概念.了解连通器的应用.
点评:此题考查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小孔成像的特点,同时还考查了晶体的熔化特点及对图象的分析,并且还考查了连通器的原理,考查得非常全面.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已经发生了变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变质程度,作出如下猜想:可能部分变质,固体是NaOH和 Na2CO3的混合物;
可能全部变质,固体是Na2CO3。
(1)首先对固体的成分进行确定。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先加入足量的B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再加入CuSO4 溶液,产生蓝色絮状沉淀。根据实验现象,可确定该固体是 ▲ ;
(2)称取10.6g 该固体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得到数据如下表:
样品质量 | 反应前总质量 | 反应后总质量 |
10.6克 | 148.5克 | 146.3克 |
计算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3)再取固体样品溶于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直至过量。测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CO2气体的
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从图中可以判断:在该样品溶液中加入稀盐酸,首先与之反应的物质是 ▲ 。
(4)请你分析,一定质量的NaOH固体,变质前后与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变质前消耗盐酸的量 ▲ 变质后消耗盐酸的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