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图甲所示的操作获得的结论是什么_____

(2)实验时,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若此时遮住透镜的下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会有什么变化____

(3)将近视跟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要想在光屏上重新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应怎样移动光屏___?这说明什么____

(4)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随着烛焰位置的变化,像的变化有两个转折点,表中数据告诉我们这两个转折点的位置在何处___?它们分别是像的哪种变化过程的转折点____

【答案】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上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将光屏向后移动说明近视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或近视眼在矫正前,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成像性质发生改变的两个转折点是焦点和二倍焦点焦点既物距10cm处是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二倍焦点既20cm处是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的分界点。

【解析】

(1)凸透镜可以将平行光会聚到焦点,由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焦距;

(2)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物体的实像;如果凸透镜的口径大,透过的光多,像就亮;口径小,透过的光少,像就暗;

(3)近视镜是凹透镜,故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分析即可判断;

(4)焦点是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二倍焦点是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的分界点。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的焦点上,且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称为焦距,故据图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是:

(2)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上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

(3)由于近视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所以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使得像会推迟会聚,既像会成在光屏的后方,所以应该将光屏向后移动;同时也能说明近视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或近视眼在矫正前,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

(4)由表中数据可知,当物距在不断的减小的过程中,成像性质发生改变的两个转折点是焦点和二倍焦点,既分别在物距10cm处和物距20cm处。其中,焦点既物距10cm处是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二倍焦点既20cm处是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的分界点。

故答案为: (1). 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 (2). 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上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 (3). 将光屏向后移动 (4). 说明近视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或近视眼在矫正前,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 (5). 成像性质发生改变的两个转折点是焦点和二倍焦点 (6). 焦点既物距10cm处是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二倍焦点既20cm处是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的分界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