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在学习“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时,同学们发现用电阻丝对煤油加热时,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的过程非常耗时,为了减少实验的时间,他们提出了如下改进的设想:

设想一:将煤油换成水来做实验,

设想二:通过加热空气来做实验.

(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断定设想一是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的依据是:_____

(2)为了验证设想二,他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

①在相同的锥形瓶中装入_______的红墨水,用相同的电阻丝及玻璃管组成如图AB的装置,通电后通过玻璃管中液柱的高度来显示_______的大小,然后把它们分别接入相同的电路,发现在相同的短时间内A管中的液柱比B管上升迅速,这说明_______

②在塞橡皮塞时发现有液体进入玻璃管并高出瓶内的液面,这是因为_______,为了使管内的液柱与瓶内液面相平,他们用带有针头的注射器通过橡皮塞插入瓶内如图C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

③同学们用两根电阻丝(R>R)插入相同的甲、乙瓶中并接入电路如图C所示,闭合开关,甲、乙两玻璃管中液面如图D所示,由此得出关于电热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水的比热容大,温度难升难降 等质量 温度变化 气体传热本领比液体好 瓶内气压大于外部气压 抽气 电流和通电时间一定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解析】1)设想一是错误的,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温度升高的小;放出相同的热量后,温度降低的小;

2①为了便于比较,由控制变量法可知,两锥形瓶中的红墨水的质量应该是相等的.本实验采用了转换法,用玻璃管中液柱的高度变化来显示物体温度变化的大小;把它们分别接入相同的电路,发现在相同的短时间的内A管中的液柱比B管上升迅速,说明A瓶中气体的导热能力比B瓶中液体的导热能力要好一些;

②在塞橡皮塞时,瓶内气体的体积变小,压强变大,使瓶内的气压大于外部的气压,把红色墨水压入到玻璃管中.要使管内的液柱与瓶内液面相平,就要让瓶中的气压减小,可以用带有针头的图注射器通过橡皮塞插入瓶内把瓶内的气体抽出一部分;

③图C中的两个电热丝串联,电流相等,且同时通断电,加热相等时间后,甲、乙两玻璃管中液面如图D所示,甲管中的液面上升的比乙管中液面上升的高,表明电阻丝放出热量的多少和电阻丝电阻值的大小有关,电阻越大放出的热量越多.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电流和通电时间一定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故答案为:(1). 水的比热容大,温度难升难降 (2). 等质量 (3). 温度变化 (4). 气体传热本领比液体好 (5). 瓶内气压大于外部气压 (6). 抽气 (7). 电流和通电时间一定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明和小红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现象.如图所示,他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甲图中点燃的蜡烛距小孔20cm,它成像在距小孔15cm,则半透明膜上的像是_____

A. 倒立、放大的像 B. 正立、缩小的像 C. 倒立、缩小的像 D. 正立、放大的像

(2)由甲、乙两图可知实验是在研究小孔成像与________的关系.

(3)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两图,可以得出小孔成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4)小明和小红明白了: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如图所示)就是_____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形成的像.

(5)小明和小红还联想到:在太阳光或者日光灯下, 如果挡住了光的去路,地面上就会形成影子.细心的小明进一步发现,在日光灯下的影子灰蒙蒙一片,一点也不清楚,特别是处处装点着电灯的大厅里,人和物的影子就更是模糊不清了.这是为什么呢?小明去问物理老师,老师拿出几根蜡烛、一个圆柱形铁块,让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①木块放在桌子上,旁边点上一只蜡烛.观察铁块的影子.(如图a)

②在旁边再点上一只蜡烛,观察铁块的影子(如图b)

③继续在铁块旁边点蜡烛,直到将蜡烛围满铁块四周,观察铁块的影子(如图c和d)

小明发现,蜡烛影子越来越________(填“深”或“浅”),这时他又比较了一下白炽灯和日光灯,看到白炽灯的灯丝很集中,而日光灯的灯管却很长,他想了一会后,高兴的说:“老师,我明白了!”

请你替小明回答:原来不透明物体的周围,若四周都有光源,就________.生活中的________(填一种应用)就运用这一结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